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作者系內蒙古社會科學院俄羅斯與蒙古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關鍵詞:蒙古國 永久中立 國家安全 外交政策
內容提要 2015年,蒙古國前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提出“永久中立”政策構想,此舉旨在通過中立和“不結盟”政策以及國際制度來維護國家安全。“永久中立”政策也不會脫離“第三鄰國”戰略框架。蒙古國的“永久中立國”地位訴求反映出蒙古國對經貿領域過度依賴鄰國、大國利益訴求對其產生的外在壓力,以及對無法有效維持多支點”外交政策的擔憂,獲得“永久中立”地位可以為蒙古國擴大貿易伙伴對象,提升其外交政策獨立性以及實現國家影響力的擴大,但蒙古國最終實現“永久中立”化仍需國內社會意見進一步統一,各黨派達成一致以及中俄兩國的支持。 蒙古國對中立化的政治訴求肇始于80年代末本國政治與經濟體制轉型時期,該國民主聯盟在其政治綱領中提出,蘇聯從蒙古國撤軍以及蒙古國轉變為中立國家。自90年代初開始,蒙古國確立了在中俄之間保持中立與“等距”關系的國家外交與安全政策。在1998年6月討論蒙古國建立無核區(NWFZ)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上,來自美國、英國和法國的代表向蒙古國提出替代建立無核區的方案,其中就包括蒙古國向聯合國提交構建“永久中立國”的建議,即仿照“土庫曼斯坦模式”維護自身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蒙古國首次與世界大國交流關于“永久中立”政策的看法。2015年9月29日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本國將奉行“永久中立”政策的構想,隨后向國家大呼拉爾(議會)提交關于“永久中立”的法律草案。2016年11月17日國家大呼拉爾以全球安全與蒙古國外部環境出現新變化,以需要聽取新一屆政府意見和有待進一步研究為由,將該法案退回。由于蒙古國在我國周邊國家中擁有獨特的地緣吸引力,又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所以對蒙古國“永久中立”政策構想進行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對該國未來外交與安全政策予以研判,也對我國開展向北開放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1“永久中立”政策與蒙古國當前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