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guī)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yè)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y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yè)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qū)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日前,浙江奧康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收到歐盟高等法院下達的判決書,最終裁定歐盟初級法院在審理奧康抗辯歐盟反傾銷的案件上,個別法律條款使用不當,欠缺公正,終審判定中國奧康勝訴。法院判決歐盟委員會賠償奧康上訴歐盟初級和高等法院的訴訟費折合人民幣500余萬元。與奧康有貿易關系的進出口商可從歐盟有關方面退回6年來被征收的反傾銷稅。這對中國企業(yè)來說,的確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件。奧康的勝訴不僅標志著一個鞋企最終在法律上取得了抗辯歐盟皮鞋反傾銷的勝利,也標志著中國企業(yè)敢于上訴、堅持上訴,能夠自信且堅定的運用法律手段直面貿易保護。
其實,奧康事件已有先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主動起訴了共計11起案件,截至目前已有8起有了最終的裁決和結果,中方在多數案件中獲得勝訴。在浙江省溫州市,除奧康抗辯歐盟獲得勝訴外,2010年,溫商陳伍勝[微博]領銜的中國通領科技集團和溫州三蒙科技電氣經過3年維權,也成功通過司法訴訟告倒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破除因ITC錯誤裁決造成的貿易壁壘,這也是中國企業(yè)首次訴美國政府機構獲得完勝。這些事件和數據皆說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已經有一部分企業(yè)能夠以國際化的視野進行經營,能夠讀懂規(guī)則并運用規(guī)則,能夠以自身的實力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國的企業(yè)在成長。
然而,在為奧康勝訴喝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一些反思與警覺。奧康真的勝利了嗎?奧康事件起于2006年10月中國皮鞋業(yè)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當時歐盟決定對中國皮鞋征收為期兩年的16.5%的反傾銷稅,且在反傾銷征稅期滿后,再以落日復審為名,將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奧康等5家中國企業(yè)奮起抗爭,上訴至歐盟初級法院,2010年4月,在歐盟初級法院宣布駁回中國5家鞋企的訴訟請求并宣布中國鞋企一審敗訴后,其余4家鞋企宣布放棄上訴,而奧康則繼續(xù)堅持上訴至歐盟高等法院,最終勝訴。從事件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6年,6年來中國鞋企所蒙受的損失,失去的市場,失去的機會,失去的企業(yè)成長壯大的時間與空間,豈是這點賠償能彌補的?
隨著中國的崛起與發(fā)展,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的同時,也成為了全球貿易摩擦的重災區(qū),已連續(xù)17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據WTO統(tǒng)計,2001年—2010年,中國共遭受574起反傾銷,占世界反傾銷總數的27%,其中,美國對中國發(fā)起101起反傾銷,歐盟96起,而印度則以137起列為對中國反傾銷最多的國家,阿根廷為82起。受到貿易救濟調查共692起,涉及總額約400億美元。2011年中國出口產品遭遇了近100項貿易保護措施,涉案金額約60億美元。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jiān)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
產業(yè)競爭力變化是導致中國遭受貿易摩擦增多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國處于工業(yè)化加速發(fā)展階段,生產配套能力較強,規(guī)模經濟優(yōu)勢明顯,中國作為國際產業(yè)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帶動出口持續(xù)增加,這就使得中國一方面要承擔起“世界制造中心”的重任,一方面又要遭受產業(yè)沖突增多而導致的貿易摩擦。迅速發(fā)展的出口競爭優(yōu)勢,必然帶來主要經濟強國和貿易大國對中國出口的不滿和限制,因此,在眾多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中都帶有明顯的貿易保護色彩。
不久前發(fā)生的歐美對中國光伏產業(yè)的雙反調查亦是如此。2012年11月7日,在奧巴馬宣布贏得連任之后幾小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實質性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yè),美國將對此類產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和14.78%至15.97%的反補貼關稅。在此之前,2012年9月6日,歐盟也曾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發(fā)起反傾銷調查,這是歐盟對中國發(fā)起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宗貿易訴訟案,年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約合1300億人民幣),7成中國光伏企業(yè)面臨生存的壓力。
究其原因就是,隨著中國光伏產業(yè)憑借“產業(yè)鏈完整、配套產業(yè)齊全、綜合技術水平世界領先”逐漸占領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美歐的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如美國的市場份額已由上世紀90年代47%萎縮至7%,在既難以在技術上有新的突破,又不能在成本上與中國企業(yè)競爭的情況下,就揮起了貿易保護之劍。中國古代就有“樹大招風”一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急劇上升,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抑制和限制中國發(fā)展的意圖十分明顯,從2009年到2012年,美國對華發(fā)起的貿易調查已經有50多項,比2006~2009年的“雙反”調查總和幾乎多出一倍。歐美等國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已由傳統(tǒng)的關稅、配額、許可限制轉向知識產權保護、匯率制度、外資企業(yè)投資環(huán)境等制度層面。
奧康事件、歐美對中國的光伏事件,應該警醒中國,也應警醒世界,中國需要公平自由的競爭環(huán)境,世界需要重新制定反對貿易保護、減少貿易摩擦的新規(guī)則。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認為,保護主義短期可能給發(fā)起的國家?guī)硪欢ê锰帲情L期來看會拖累經濟的繁榮,加劇地區(qū)的貧困化。其實,貿易保護的始作俑者依然是政府,各國政府不僅在國際競爭中保護自身的產業(yè)與貿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國企業(yè)與外國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因此,在世界經濟低迷和衰退期,貿易保護主義將很難杜絕,除非以美國為首的發(fā)達國家能率先抵制并放棄貿易保護,形成和諧、包容的全球經濟發(fā)展新理念,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才可能真正杜絕,世界經濟才可能實現真正自由、公平、活力的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