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綠色金融蓬勃發展無疑是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大亮點。2017年6月,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審定,在浙江、廣東、貴州、江西、新疆五省部分地區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標志著我國綠色金融邁入了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的區域探索相互推動、相輔相成的發展新階段。
6月12日,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座談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試點總體方案中85%以上的試點任務已經啟動推進。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末,五省試驗區綠色貸款余額已達2600多億元,比試驗區獲批之初增長了13%,高于同期試驗區各項貸款余額增速2%。在總量擴大的同時,綠色信貸資產質量保持較高水平。3月末,五省試驗區綠色貸款不良率為0.12%,比試驗區平均不良率低0.94%。
“試點工作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全國層面進一步發展綠色金融探索有效路徑,在這方面,試驗區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及時提煉,上升到制度層面。”陳雨露表示,一是以綠色項目庫建設為抓手,推動制度建設;二是立足市場化原則,探索多種渠道、多種資源,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三是以綠色信貸MPA考核為抓手,構建綠色金融正向激勵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
試驗區建設初見成效
陳雨露表示,一年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初見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的體制和機制。五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先后組建了省市區多層級的綠色金融工作領導小組,穩步妥協地推進各項試點工作。各試驗區的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也分別制定了綠色信貸業績評估等辦法文件,將綠色信貸業績納入考核,積極引導金融資源有效地流向綠色發展領域。
二是依托市場,不斷激發綠色金融創新活力。五省試驗區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能力建設,提高金融機構與企業融資對接的力度,改造業務流程,創新符合綠色產業需求特點的產品模式,探索推動排污權等環境權益以及未來收益權成為合格的抵質押物。靈活開展擔保物權等融資創新,發行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和非金融企業債等工具,推動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上市融資,不斷拓寬綠色產業融資渠道,積極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開展綠色企業貸款保險產品,引入保險資金支持綠色發展。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綠色項目投資。
三是多管齊下,推動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見到成效。部分試驗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與環保、安檢、質檢、經信等部門簽訂了信用信息協議,把有關信息納入人民銀行的企業征信系統。五省試驗區通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開展了綠色項目庫以及配套融資對接平臺的建設。
四是防控風險,確保試驗區改革創新工作行穩致遠。五省試驗區積極構建綠色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機制,開展信貸風險監測和壓力測試,加強綠色信貸跟蹤監測評估,定期監測綠色金融發展,實現綠色金融風險的事前事中監測預警。部分試驗區還建立了綠色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對開辦綠色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按照損失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風險補償。
環保 春天 植樹節綠色小樹草地分割線
試驗區建設仍面臨挑戰
陳雨露同時強調,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在建設過程當中仍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試驗區改革創新的重大使命認識有待進一步提升。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功能尚未充分體現。一年來,各個試驗區的創新主要集中在金融工具、產品和服務方式方面,而在制度創新,特別是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突破方面還顯不足,與對標國際形成可復制推廣經驗的要求還存在著相當的差距。
二是創新試點總體處于起步階段。在標準、信息和相關基礎設施等基礎工作建設方面亟待深入展開。綠色金融是新生事物,存在著綠色標準界定不統一、金融機構獲取綠色信息困難、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一系列問題。由于管理部門在綠色金融領域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和指引,金融機構對于綠色信貸、債券、保險等領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界定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給相關業務的開展帶來了不便。同時,部分試驗區在綠色信息披露方面還顯得非常薄弱,及時權威的信息整合存在壁壘。金融機構難以及時獲得綠色環保信息,這影響了對綠色項目產品定價和風險管控作出清晰的判斷。
三是部門間市場主體之間的工作協調、政策對接需要進一步加強。綠色金融不僅涉及到金融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還涉及到財政、生態環境、農業、住建等有關管理部門,參與的主體不僅有金融機構,還包括大量的企業、第三方中介機構等等,在一些試點地區部分協調和政策對接不暢的問題顯得比較突出,部分試驗區金融機構難以及時掌握企業環保處罰等信息,影響信貸決策。另外,部分試驗區財力基礎相對薄弱,影響著相關配套政策的落地,對于符合標準的綠色信貸給予財政貼息的各種承諾還沒有對接到位。
環保 春天 植樹節綠色小樹草地分割線
推動試驗區工作向縱深邁進
“無論是從試驗區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全國來看,當前綠色金融發展面臨著一個突出的挑戰,即綠色金融發展的可持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綠色項目還難以有效內生化,投資回報率不高、吸引市場吸引力不足。”陳雨露說,如果綠色金融不能體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就意味著需要政府源源不斷地進行投入和補貼,這既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綠色金融發展的初衷。下一步,五省試驗區要聚焦這一核心問題,努力攻堅,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模式。
陳雨露表示,人民銀行正在協調各個部門深入研究開展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推動商業銀行探索建立綠色信貸環境效益交易機制、建立綠色金融行業自律機制、優化綠色信貸宏觀審慎評估等事項。
近期,有些地區反映綠色項目融資成本又出現了上升的情況,對此陳雨露指出,這里面既有周期性和結構性的因素,也跟綠色金融政策支持還沒有到位、綠色項目環境信息披露不充分、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科技運用不足有關。要充分利用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貼息、稅收優惠政策,人民銀行再貸款以及綠色發展基金等。積極發展專業化的綠色擔保機構,綜合降低綠色項目融資成本。
此外,陳雨露強調,要推動建立統一的環境信息披露和使用相關的標準,探索建立綠色金融業務全鏈條的環境信息披露機制,便利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有效識別綠色項目和融資主體以及對于綠色項目風險定價。要深化相關領域的價格機制改革,改善生態建設項目的收益性和現金流,提高綠色項目本身的盈利能力,進一步加大綠色產品和金融科技服務的創新力度,根據綠色投資項目的期限、風險等等情況來統籌運用信貸、債券、私募股權基金等融資渠道,滿足綠色項目融資的多樣性和多緯度的需求。
原文轉自:東方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