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金微 北京報道
12月1日,在由新華社瞭望智庫、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共同主辦的“第三屆(2018)新金融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國互金協會戰略部負責人、標準研究院副院長肖翔發表演講時表示,標準化的建設,有利于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和長效監管,中國互金協會主要從信息披露、資金存管、產品合同等方面進行標準化建設,下一步將扎實推進個體網絡借貸、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從業機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與安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標準制定工作。
標準是指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肖翔表示,推進互聯網金融標準化建設,一方面,能夠響應行業需求,明確從業機構在業務操作、產品設計、合同要素、營銷宣傳、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規范性要求,提升行業經營管理規范化水平,降低行業整體發生風險的概率。另一方面,能夠按照監管要求,細化信息披露、統計監測、消費者保護等方面的規則流程,為監管部門實施政策、摸清行業風險底數提供支撐。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兩年多來,在監管部門支持下,在國標委和金標委指導下,結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要求,深入調研梳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主要風險,抓緊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對于監管政策尚未明確的領域,協會主動發揮自律作用,通過標準先行先試,督促會員按照標準和配套自律制度規范自身行為,鼓勵未入會的從業機構參照執行,通過行業實踐為監管提供有益經驗。對于監管政策已經明確的領域,協會在遵循監管規則的基礎上,結合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的需要,制定實施更加細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并通過自律懲戒手段,保障監管要求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實施。
肖翔介紹,按照以上思路,協會具體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抓信息披露。針對互聯網金融領域信息披露標準不一,部分機構存在不披露、部分披露甚至虛假披露等風險,出臺個體網絡借貸、互聯網消費金融信息披露系列標準。其中,個體網絡借貸信息披露標準從機構信息、平臺運營信息、項目信息三個方面定義并規范了126項披露指標。互聯網消費金融信息披露標準借鑒行為治理理念,穿透業務實質,從機構信息和業務信息兩個方面定義并規范了27項披露指標。
二是抓資金存管。針對個體網絡借貸領域部分機構存在設立資金池、侵占挪用客戶資金甚至卷款跑路的風險,出臺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規范和系統規范兩項標準,明確資金存管在業務管理、賬戶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協助解決假存管、部分存管、只存不管等問題。
三是抓產品合同。針對個體網絡借貸領域合同要素內容不規范,金融消費者保護必要條款缺失等情況,研制出臺個體網絡借貸合同要素標準,從合同信息、項目信息和合同條款三個方面定義并規范了27項借貸合同必備要素。
肖翔說,出臺關鍵標準的同時,協會堅持標準研制與標準宣貫同步部署、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創新運用多種貫標模式,確保標準能用、適用、管用。
一是“標準+行業基礎設施”模式。將標準內嵌于協會組織會員共同建設的登記披露、統計監測等行業基礎設施。比如,為推動信息披露系列標準落地,為行業營造統一規范、公平公開的信息披露環境。協會上線了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相關會員按照統一標準向社會集中披露相關信息。目前,平臺已基本實現了協會網貸會員機構全覆蓋。同時,基于合同要素標準,加快產品登記相關工作,為實施穿透式監管提供支撐。截至2018年10月末,累計登記合同1.47億份。
二是“標準+自律管理”模式。為配合信息披露標準落地,協會發布實施《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規范》。會員違反自律規則和其它有關規定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警示約談、發警示函、強制培訓、業內通報、公開譴責、暫停會員權利或取消會員資格等自律懲戒。
三是“標準+監管采信”模式。2017年11月,全國網貸風險專項整治辦與協會聯合發文,要求依據協會出臺的標準,對商業銀行資金存管業務與系統進行綜合測評,并將測評結果作為整治驗收的參考依據和判斷標準之一。截至2018年11月底,共有42家商業銀行通過資金存管測評,其中27家銀行對外披露了存管網貸平臺信息,共涉及網貸機構523家,包括全量業務上線機構443家,已簽約未全量上線機構80家。
總體來說,協會突出標準針對性和實用性,統籌標準研制和實施,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時也要看到,互聯網金融標準化建設還面臨一些挑戰,一是行業發展時間不長,標準化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從業機構標準化意識有待加強;二是行業發展變化較快,業務模式不斷翻新,技術應用迭代加速,對標準化建設時效性和適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行業發展處于整治和規范過程中,問題隱患依然存在,風險形勢比較復雜,標準需求日益增加,標準供給需進一步加強;四是標準約束力有待繼續加強,如何將標準符合情況更好納入監管自律體系有待進一步探索。以上問題需要凝聚政產學研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推動解決。
肖翔介紹,下一步,協會將繼續在金融監管部門、國家標準委和金標委的指導下,切實落實《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有關要求,按照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部署,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標準研究院和金標委互聯網金融標準工作組作用,繼續以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和金融消費者保護為切入點,扎實推進個體網絡借貸、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從業機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與安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標準制定工作,有序推進信息披露、資金存管等經過實踐檢驗的標準上升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為互聯網金融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標準支撐。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