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劉珺行長指出我們現在進入了“三新”時期——新的發展階段、新的發展格局以及新的發展理念,需要從一些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如何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更上一層樓。
第一,綜合國力是主權貨幣國際化之錨,當前我們分析貨幣的國際化,依然需要抓住綜合國力這個錨。在全球化的下半場,科技是衡量綜合國力的關鍵變量,其正成為推動貨幣國際化的主要驅動力。但科技這一驅動力在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仍較為薄弱。
第二,在數字經濟時代,人民幣國際化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國家對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我國獨立自主的跨境支付系統日益完善,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機遇。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以數字美元為代表的各類主權數字貨幣、以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大量虛擬貨幣的挑戰。
第三,相較于其他主權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有著獨特優勢,未來在跨境領域中的應用將成為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新支點。其具有技術相對成熟、試點范圍廣且場景豐富、兼容性強且安全性高三大獨特優勢。
第四,ESG將成為新時期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理念,應加快新能源體系下的人民幣碳金融市場建設,以此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第五,金融機構下一步應充分發揮自身在科技、場景和數據方面的優勢,增加數字人民幣的研發、試點和推廣,特別是跨境支付基礎設施的搭建,以助力新時期人民幣國際化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