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文/宋清輝
過去一年來上海自貿區所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一是建立負面清單制度,是投資管理制度的創新;二是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監管服務方面有制度創新;三是在自貿區內探索金融創新制度改革;四是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導向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基本形成。
其中,負面清單制度最引人關注。所謂“負面清單”,其實相當于投資領域的“黑名單”,列明了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和產業。在這個名單之外,“法無禁止即可為”,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
在此之前,我國對包括外商在內的投資行為,采取事前審批的制度,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產生尋租現象。采用負面清單來管理,那么,在國家明確開列不予外商投資準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領域之外,就充分開放。這無疑會激發企業的主體活力,讓市場配置資源發揮更大作用。
據初步統計,上海自由貿易區目前已有283個項目落戶,共新設企業12266家;同時,外商投資熱情迸發,外資企業有1677家,占13.7%,而一年來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相比去年增加了10倍。
2014年7月1日,2014版負面清單發布。與2013版相比,2014年版負面清單開放度進一步提高,取消了14條管理措施,放寬了19條管理措施,進一步開放的比率達17.4%。
對此,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兼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表示,負面清單瘦身改版,可能有人覺得還是改得不過癮,其實最重要的是制度框架確立,這好比是打開了一扇門,會逐步推開的……
負面清單帶來的“輕型”管理著實讓企業振奮,但是負面清單管理無前例可循,這一改革既要探索可復制的經驗,又必須要注意風險管控。“負面清單”不是說徹底不管,它后面的監管應該非常強,就是剛出現的新行業,也有辦法監管。試驗區設立后,一定要注重監管能力的提高。只有事后監管有信心,很多事前審批才能取消。
目前自貿區本身還在探索當中,處于起步階段,對周邊的輻射作用需要經過若干年的探索,等各方面條件成熟了,集聚效應明顯了,才能突顯出來。不過,這并不影響各級政府對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政策經驗的研究以及復制。短短幾個月里,負面清單制度已經成了各省份競相采用的改革辦法。從上海本地的區縣,到四川、海南、河北等地,紛紛推出了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不僅如此,全國不少地方都在積極總結學習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經驗,盡力對接。據悉,包括廣州南沙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浙江寧波、舟山、重慶、福建廈門等地均在積極規劃、申請自貿區,以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比如,近日合肥海關就效仿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做法,正式推出了“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簡化無紙化通關隨附單證”、“簡化統一進出境備案清單”等3項制度。
其實,自貿區制度創新的核心只有兩點,一是通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國際通行規則的推出,形成高標準的投資貿易規則;二是轉變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實現政府的改革,從原來重審批環節過渡到今后重監管環節。
在上海自由貿易區進行的財稅、金融、外匯、貿易等方面的改革,為廣大民營企業發展帶來的實質性利好不言而喻。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不讓企業輸在競爭起跑線上。民營企業有望從自貿區的稅收優惠、金融改革獲得更多的實惠。而政府一旦把管理重心由事前監管轉向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對外資經營活動的監管,就會吸引外資大規模進入,激發企業的經營活力,從而帶動服務業的開放與繁榮。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政府搞權力“瘦身”,是自身改革。就是要給市場讓出空間,激發市場活力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放權后政府責任更大,管理要求更高。我們要進行更多探索,促進在諸多方面與國際的接軌。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毗鄰自貿區的廣大長三角民企們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由于上海自由貿易區實施貨物進出口、轉口自由,無配額限制,不繳納進出口關稅,同時放松外匯管制等優惠政策,加之上海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現代服務業及高效的政府公共服務,對處于長三角的外向型民企吸引力很大。在這塊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地區,包括民營企業和跨國公司都有可能把充分利用上海自由貿易區作為企業發展的新平臺。這將掀起一輪新的招商引資競爭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