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目前“大虹橋”已經成為了一個綜合概念,包括交通、產業、空間、結構、布局等多個層次方面。“大虹橋”將成為上海“后世博”階段重要的經濟亮點,上海將形成東有“大浦東”,西有“大虹橋”的“雙引擎”格局
上海會予豐展覽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永是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意大利米蘭展覽中心的常客。見多識廣的他在聽說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將在今年年底整體建成交付使用,依然十分激動。
在汪永看來:“這個‘巨無霸’絕對是國際水準,對結構轉型、產業升級,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都是一劑‘強心針’。”
用“巨無霸”來形容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再合適不過。這個總投資額高達230億元的會展中心是商務部與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共同的投資項目,會展綜合體總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其中以展覽功能為主,地上凈展示面積逾50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建筑單體和會展綜合體。
落子虹橋
擁有40萬平方米的室內展廳和10萬平方米的室外展場,配套15萬平方米商業中心、18萬平方米辦公設施和7萬平方米五星級酒店,由展覽場館、配套商業中心、辦公樓和酒店構成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外形酷似四葉草,寓意幸福吉祥,四片葉子造型也仿佛上海的白玉蘭花瓣,打造大都市的綠色自然地標。
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上海博覽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志平看來:“20萬-40萬龐大的單日商務客流,將為上海打造世界級會展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上海城市空間布局戰略性調整,大浦東戰略板塊側重國際市場,大虹橋戰略板塊側重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市場。按照規劃,虹橋商務區定位于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新平臺、企業總部和貿易機構的匯集地、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的高端商務中心。
“其中,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扮演著核心作用。”上海博覽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裁畢任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們將為虹橋商務區帶來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利于大虹橋現代服務業功能區的加速集聚,與虹橋商務區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一起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服務全國會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了解到: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為重點的會展及配套產業區,將集聚國際國內領先的會展服務機構、展會公司、廣告公司、制作公司等會展產業鏈相關的各環節優勢資源,同時也將匯集世界領先的酒店、商業、餐飲、娛樂、休閑等各種配套資源,形成國內外最具規模、最具水平、最具競爭力的會展綜合體和地區商業中心。
今年10月,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將迎來首個10萬平方米的大型展覽——中國國際汽車商品交易會。11月,上海時尚生活消費展將在這里舉辦。
畢任重告訴記者:“2015年,我們已簽約展覽面積達300多萬平方米,多個超大型展覽如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上海國際廣告技術設備展覽會、上海國際印刷包裝紙業展覽會等將在這里舉辦。”
“比起上海其他區域,虹橋做會展更有優勢。”汪永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場大型展會需要將全國甚至全球的資源匯集在一地,必將對倉儲、物流有著極高的要求,而虹橋交通樞紐能夠有力地承擔這一任務。上海“四個中心”目標中的“貿易中心”,將以大虹橋作為主要載體之一。
在日本,由于新干線的建成開通,圍繞著東京形成了一個“大東京”一體化區域。隨著動車、高鐵的開通和成熟,“大虹橋”的外沿可以擴展至整個長三角,實現“一體化”發展。
除此之外,總部基地與金融服務產業集聚區緊鄰會展中心,毗鄰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便利的區域交通條件吸引各類企業總部的入駐,在金融方面,西虹橋區別于浦東的陸家嘴模式,更多關注發展支付結算和投融資等領域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和各類社會中介機構,在吸引金融后臺服務機構和金融服務外包業務的同時,為進駐企業和公司提供交易、結算、保險等一條龍服務,進一步加強企業總部的財務結算和資金調撥功能,從而成為上海貿易金融后臺服務中心聚集地。
錯位發展
“作為商務部與上海市政府合作項目,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在建設之初,曾有一個想法,以舉辦中國博覽會(暫定名)為契機,幫助上海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畢任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今年年底,部市領導小組會議將重點討論這個項目。”
記者了解到,計劃中的“中國博覽會”有望一年舉辦1至2次,以進口、內需為主,與廣州的廣交會相得益彰,而眾多的國際級展會也將聚集虹橋商務區。上海會展行業協會發布的2013會展行業協會工作總結報告顯示,去年在上海舉辦的展覽會規模增速有所放緩,展出總面積達到1200.8萬平方米。
根據“十二五”會展業發展規模,到2015年,上海舉辦各類會展的展出面積將超過1500萬平方米,這意味著2014-2015年兩年間,上海的展覽規模每年遞增速度達到12%以上。
“未來大虹橋區域還將利用其交通樞紐地位,比肩上海自貿區,成為上海西邊發展的重要一極。”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看來,會展中心將來應和自貿區內的服務行業形成一體化,只有一體化的垂直產業鏈才能夠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的核心價值。
其實,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立項之初不乏質疑之聲:上海已經有一個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是否有必要再建一個大型會展中心。
在畢任重看來:“上海市場發展良好,完全能夠容納兩個中大型展館共同發展。”事實上,浦東新國際展覽中心是全球最繁忙的展館,全年利用率高達75%。
“其實,每年有很多外地、外國的展覽都因為浦東新國際展覽中心沒有檔期,與上海擦肩而過。”畢任重認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落成對于活躍上海展覽市場將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不過,供應量的增加還是對浦東新國際展覽中心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王志平透露:“國家會展中心的一期將于6月底完工,在經過了工程驗收和配套設施調整后,將于10月19日迎來開館首展。今后,國家會展中心將以專業展覽為主,2015年,上海車展也有望從浦東‘搬’到國家會展中心。”
從上海車展組委會傳出的消息證實,2015上海車展將從浦東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搬到虹橋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這是上海車展多年來首次離開浦東。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在展覽規模和體量上相當于3個浦東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從接展的情況看,2015年,我們已簽約展覽面積達300多萬平方米,其中,200萬平方米是增量,并非從浦東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平移’過來,而是一些新設的外地、外國的展覽。”畢任重強調,“國家會展中心與浦東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將采取錯位發展,原則上,我們更傾向成熟的、規模較大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