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31日對歐盟機構進行歷史性訪問后,中歐關系議題的熱度仍在持續。其中,對正在進行時的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預期,呈現樂觀和保守的兩種態度。
歐盟立法機構歐洲議會歐中關系代表團副主席、羅馬尼亞籍議員維克多·波斯提納努(Victor Bostinaru)4月2日做出了最樂觀的預計。歐中關系代表團1975年成立,由81名議員組成。
波斯提納努說,如果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能夠在2015年順利完成,那么歐洲議會就可以在2016年啟動批準(ratify)程序,以使協議生效。
而歐盟行政分支歐委會貿易總司投資事務談判官員菲利普·蘇瑞達(Felipe Palacios Sureda)則說,我們不會對談判進程的時間表做出預估,這樣做“太冒風險”。
兩人是在位于比利時布魯日的歐洲學院(College of Europe)做出上述表示的。當天,歐洲學院舉辦了一個高級別中歐關系論壇。習近平前一天4月1日正是在歐洲學院發表了有關“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的演講。
按照歐盟的程序規定,歐洲議會擁有對貿易投資協議的最終批準權,歐委會則負責具體談判進程。
作為貿易總司談判技術人員,蘇瑞達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坐在他身邊的議會代表的“預期太樂觀”。歐委會需要時間觀察中國正在進行的國內改革,雙方也都在繼續為談判做努力,“現在的談判節奏也非常好”。
此前,蘇瑞達對歐盟《議會雜志》說,已經完成的中歐BIT影響評估顯示,雙方確有大量投資關系的潛力可挖。“如果中國投資者在歐洲享有便利,那么歐洲也應該在中國擁有同等互惠的待遇。”
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已經結束了前兩輪,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蘇瑞達說,下一輪談判預計會于今年夏天前在北京進行。
習近平訪問歐盟總部后公布的中歐《聯合聲明》說,雙方期待盡早完成這一涵蓋投資保護和市場準入的全面中歐投資協定。
雙方還希望,在條件成熟時簽訂全面深入的自貿協定(FTA)。中國外交部4月2日發布的對歐政策文件也補充說,將“盡早啟動中歐自由貿易區聯合可行性研究”。
另一位歐盟官員當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只有中歐先談成BIT,才會有再談FTA的可能。
中國已經表現出對迅速融入全球貿易投資新體系的熱衷。中國與美國的雙邊投資協定已經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蘇瑞達說,中國同時與美歐展開投資談判,“意在為國內設立新的投資規則”。
歐盟內部對中歐投資協議也保有巨大的需求,同時也存在分歧。作為來自東歐國家羅馬尼亞的歐洲議會議員,波斯提納努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西歐國家希望借此協議將中國投資都引到他們國家。
2009年12月,歐盟《里斯本協議》生效后,歐盟才擁有了作為一個整體對外談判投資協議的權力。中歐雙邊投資協議成為了首個試驗田。
在波斯提納努看來,歐盟偏袒一些國家是有先例的,所以他要給歐委會先打“預防針”。去年5月底,盡管有18個成員國投票反對,但歐委會執意對華太陽能產品“雙反”。羅馬尼亞當時投了棄權票。
“在我的國家(羅馬尼亞),太陽能(光伏)也已進入能源供應。”波斯提納努說。如果最終“雙反”得以完全執行,對羅馬尼亞光伏業也將產生負面影響。
波斯提納努說,歐盟一方應該對28個成員國的利益進行通盤考慮,而不是只偏向于法、德等西歐國家。“東歐國家更加需要中國的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