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自2009年以來國際玉米價格低于國內玉米價格,國內實施已久的玉米進口配額分配制度成為民營企業期待改進的對象。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近日透露,“民營飼料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已超過95%,只分得280多萬噸,占40%,而不足10%的國有企業占用了進口配額的60%。”
中國確定每年玉米進口配額720萬噸,按照國家的分配政策,國有企業擁有60%進口配額,余下為眾多民營企業所有。
民營飼料加工企業占據國內95%以上份額,卻只分得40%的進口配額,中糧等少數國有企業拿下大頭。
劉永好說“國有企業配額太多用不了,民營企業則明顯不足,只能再從國有企業手中購買配額”。新希望方面稱,“2010年新希望從中糧集團手中購買了28萬噸的配額”。
而新希望集團正力圖改變這一局面。兩會期間,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劉永好提交了有關改變玉米進口配額分配不公的議案,“將玉米進口配額直接按照使用比例分配給生產型企業”,“國有民營一視同仁”。這得到眾多民營企業的支持。
不過,改革玉米進口配額分配體制的呼聲,目前尚未得到相關部門回復。
向國企爭玉米配額
劉永好告訴記者,“去年民營企業配額總共240萬噸,新希望總共拿(到)了10萬-20萬噸。”
加入WTO組織之后,中國糧食進口實施配額制,對包括小麥、大米和玉米等主要糧食進口實行配額制度,擁有國家發放進口配額的企業才能進口。其中,國家給國內企業玉米進口總配額為720萬噸,國有企業分得60%的配額,余下40%的配額則為民營企業擁有。
實施進口配額制的好處是,關稅配額以內的進口商品,給予低稅、減稅待遇;超過配額則征收較高的關稅、附加稅。擁有更多的進口配額,意味著更多的低稅、減稅待遇。
玉米之前用途是糧食,現在主要一方面用于工業原料,另一方面用于飼料用途。目前,國內超過70%玉米用于飼料加工。
新希望集團目前是國內最大的飼料加工企業,2010年飼料銷售量為1300萬-1400萬噸,占全國飼料市場份額的8%-9%。這需要近千萬噸的糧食,包括玉米、大豆、小麥,還有其他的一些飼料原料。
劉永好表示,新希望對玉米和飼料用糧的價格非常敏感,因為價格一漲,成本就高。“本來飼料的利潤率就不高,2%-5%,原料價格波動影響非常大”。
新希望所需要的飼料原料主要自己采購為主,國家拍賣補充,所以劉永好建議國家拍賣時能更多的向實際用糧的企業傾斜。
新希望官方表示,公司近3年向發改委申請玉米進口配額20萬-25萬噸。2010年進口33萬噸,“其中六和(集團)(新希望下屬公司)進口量30萬噸,新希望農牧進口量3.08萬噸”。
劉永好指出,“應該民營企業擁有的配額多一些,但實際上由于歷史的原因,現在進口配額不太合理,所以應該實事求是,民營企業用的多,配額就給民營企業多,根據市場的生產量來決定。國有民營一視同仁。”
近年來中國飼料工業迅猛發展,2010年飼料產量達到了1.5億噸。劉永好表示,在飼料產業中,民營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已超過95%。
據行業專家預測,2020年中國飼料產量將達到2.5億噸,屆時對各類糧食以及飼料原料的總需求將比現在增加1億噸。劉永好表示,“新希望現在實際銷售量每年是增加5%-10%,平均8%來算的話,十年后翻一番,(國內)增加一億噸飼料是可能的。”
他強調,“未來需求肯定會加大”。而土地面積和自然條件決定了糧食產量增幅有限,極有可能通過適度的進口飼料用糧,以滿足國內肉蛋奶的需求。
基于這樣的需求,劉永好建議:第一,建議國家適當增加一些配額,以免國內未來遭受天氣或其他原因,再臨時增加配額。第二,根據價格,國外的便宜我們就買,貴我們就不買。第三,配額過程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國有的(需求)多給國有,民營的(需求)多給民營。
配額不夠出資購買
市場份額不足10%,有企業占用了進口配額60%,這讓急需玉米民營飼料的企業感覺待遇不平等。
“前幾年由于價格倒掛,有配額沒進口”。這一配額分配隨著國內玉米價格攀升超過進口玉米價格后,對于進口玉米的需求增大,民營企業要求分配機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
劉永好表示,國有企業配額太多用不了,民營企業則明顯不足,只能再從國有企業手中購買配額,或者從市場高價買糧,使得飼料原料價格有所上升,也影響了農牧產業鏈下游的終端產品——肉蛋奶的價格及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