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據中國商務部的調查,2005年中國有15.13%的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在22大類出口產品中,有18類產品由于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而遭受直接損失,直接損失金額達691億美元,約占2005年全年出口額的9.07%;企業為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所增加的生產成本217億美元,約占2005年全國出口貿易額的2.85%;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給中國企業造成的出口貿易機會損失高達1470億美元,約占2005年全年出口額的19.29%。
二是中國出口產品升級,面臨發達國家企業與政府利用知識產權的雙重制約。
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85%以上的專利,它們利用其知識產權,一方面謀取經濟上的收益,另一方面作為限制其競爭對手的有利工具。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明確了各成員國在國際貿易中保護知識產權的責任。日益加劇的專利標準化趨勢,令發展中國家企業的處境更加困難。隨著中國出口產品向技術密集度更高的產品升級,已日益感受到知識產權的制約。如中國出口的DVD機,支付給跨國公司的專利費超過總價格的三分之一,本土品牌的DVD機已經不堪重負而難以出口。另外,中國的出口還受到貿易伙伴國內知識產權法律的限制,中國已經成為美國超級301調查和337調查最多的國家。
三是對外部資源能源依賴程度快速上升。
中國人均資源占有量相對短缺,主要礦產資源儲量不足,必須依賴國際市場。以石油為例,1993年始中國變為石油凈進口國后,石油進口逐年增加,2006年中國進口原油1.45億噸,成品油3638萬噸,石油的進口依存度達47%。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4.5~5.4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屆時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對海外資源的過度依賴,無疑會導致資源安全問題,為了應對這個局面,需要增加資源的戰略性儲備、對外投資、以及建設安全的運輸通道等。
國際資源價格劇烈變動對中國產生沖擊。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一些重要資源的主要進口國,但是,中國在這些資源的國際市場定價上,發言權并沒有因需求份額而相應提高。由于沒有長期采購協議,也沒能充分利用期貨市場,中國的進口大多只能被動地接受國際現貨市場的價格,受到價格劇烈變動的強烈沖擊。2002~2006年間,國際原油價格上漲160%左右,天然氣上漲130%左右,煤炭上漲100%左右,金屬上漲130%左右。2002~2006年間,因原油成品油、鐵礦石、氧化鋁、銅礦、天然橡膠和原木等7種能源資源價格上漲,中國每年進口多支付約607億美元。
總之,中國的對外貿易,正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