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銀保監會就銀行保險業支持復工復產等問題召開媒體通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就社會關注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必須強調,我們并不是放松監管標準,依法監管、合規監管、審慎監管沒有任何改變。”針對外界對近期政策提出的疑問,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通氣會上作出詳細解釋。疫情發生以來,相關負責人多次公開指出,可以企業現存債務展期、續貸力度,防止企業資金鏈斷裂,商業銀行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進行幫扶,并提高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對此,境內外媒體都非常關注由此帶來的不良貸款增多問題,以及此舉是否會對銀行體系造成沖擊。肖遠企現場回應,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沖擊,銀保監會采取了一些臨時性、階段性措施鼓勵銀行對受困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進行幫扶,包括續貸、展期、延期等,但這些政策是有條件的,前提是明晰區分企業不能還本付息的具體原因,同時也有期限的要求。總的來看,銀行體系有能力化解這些不良貸款。“確實是受疫情影響遇到困難的企業,在企業提出申請、銀企協商后,可以進行特殊安排。”肖遠企強調,銀行首先應當進行分類,解決那些疫情前經營正常、疫情發生后現金流緊張、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的問題。其次,對這類企業的還款期限也是有條件的,鼓勵銀行業機構對于2020年6月30日前貸款到期但受疫情影響較大難以按期還款的客戶主動進行續貸。他強調,如果疫情過去,企業正常經營活動恢復后,還不能還本付息,就必須按照貸款分類辦法記入不良。就當下的情況來看,不良率短期內會小幅上升,而疫情帶來影響是短期的,暫時不能還款的絕大部分企業也主要是受外部因素影響。另外,從商業銀行自身的角度來看,其也有足夠的風險抵御能力。例如,撥備近6萬億元,是現存不良貸款的兩倍,銀行每年產生2萬多億元凈利潤,且資本充足率達到14.64%,有近23萬億元的資本。“即便不良率稍微上升,也可以應對”,肖遠企談到。當然,對企業的支持本身也是銀行業防范風險的有效舉措。肖遠企也指出,“如果企業因疫情造成資金鏈緊張,銀行不給他可以有的幫助,就會變成實質性的不良。銀企共渡難關,則有望在疫情過后恢復正常。”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指出,為做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工作,各金融機構都有所行動。同時,監管也觀察到當下融資需求的一些變化:紓困、救急性貸款需求增多,大量小微企業因疫情停工停產,但仍然需要支付工資、租金等;小微企業復產復工以后,新增信貸需求旺盛,這種補償性需求可能會在三四月體現;一些企業短期內的償還貸款能力下降,還款壓力增加,貸款需要展期、延期,也增加了不良貸款的潛在風險。針對這些變化,目前已經落地不少政策,李均鋒在會上談到,總體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穩、續、增、降、簡、容”。穩,即利用穩金融、穩小微企業信貸來達到穩就業、穩預期的目的;增,即對小微企業增加的補償性信貸需求給予積極支持;簡,即按照特事特辦,簡化首貸、續貸、展期的手續和流程;容,即提高不良容忍度,增強靈活性,對監管政策進行預調,特別是微調。另外李均鋒還透露,銀保監會正在和央行研究是否可以增加支小再貸款以及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額度。同時,銀保監會對地方設立的針對小微企業的轉貸基金等舉措都是支持的。肖遠企強調,目前房地產金融政策沒有調整和改變,銀保監會也會對房地產市場融資情況進行監測,動態掌握具體情況。他同時指出,房地產政策遵循“一城一策”的原則,地方可以在“房住不炒”等大的方向下,根據城市具體情況做安排。
李均鋒在通氣會上強調,P2P專項整治方向不變,徹底整治的態度和節奏不變,依舊以“退出”為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