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作者:任濤
來源:博瞻智庫Bzzk-research
【正文】
以資本約束為主的凈資本監管架構中,通過上市進行資本補充、支撐業務發展是中國金融體系比較理想的選擇。此外,在以客戶為中心的買方市場下,通過上市還可以提高公司的品牌宣傳力、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更有利于被投資者信賴和接受。與此同時,在資本市場業務成為國家戰略推動事項的背景下,上市也有利于實現業務轉型。因此,中國金融體系各類別金融機構均在不遺余力地推動上市進程,我們匯總了包括A股、港股以及美股在內的48家銀行、47家券商、12家保險、7家信托公司以及其它25家共計139家上市公司名錄,而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加中。
一、48家已上市銀行和11家擬A股上市銀行
目前已有48家上市銀行和11家擬A股上市銀行,再加上赴香港上市的銀行,數目合計約在70家左右。
(一)48家商業銀行已上市:國有大行6家、股份行9家、城商行23家、農商行10家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8家商業銀行先后通過A股或港股上市,其中,
1、A股上市銀行32家、H股上市銀行26家、A+H股上市銀行10家。10家A+H股上市銀行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鄭州銀行和青島銀行。
其中,32家A股上市銀行中包括國有大行5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2家、農商行7家。
2、48家上市銀行中包括國有全部6大行、9家股份行、23家城商行和10家農商行。
國有6大行中除郵儲銀行外均已實現回歸A股目標,股份行中尚廣發銀行、恒豐銀行、渤海銀行未實現上市目標且9家上市股份行中也僅有浙商銀行未實現回歸A股目標。
3、平安銀行于1991年4月上市(源于深圳發展銀行)、浦發銀行于1999年9月上市、民生銀行于2000年11月上市、招商銀行于2002年上市、華夏銀行于2003年8月上市,這應是我國上市最早的五家銀行,且均為股份行。
4、由于2007年實現金融體制改革(引進戰略投資者、推動商業銀行上市進程),2006-2007年掀起一波高潮,包括工行、建行、中行、交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9家銀行均于這兩年完成A股上市目標。
5、2015-2018年共有18家銀行實現上市,依次為郵儲銀行、浙商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錦州銀行、天津銀行、中原銀行、貴陽銀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廣州農商行、九臺農商行、吳江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常熟銀行、張家港銀行。其中,2015年3家(錦州銀行、鄭州銀行與青島銀行),2016年11家、2017年4家。
6、2018以來,實現上市的銀行共有11家,依次為成都銀行、鄭州銀行(2018年9月回歸A股)、青島銀行( 2019年1月回歸A股)、甘肅銀行、江西銀行、九江銀行、長沙銀行、西安銀行、瀘州銀行、紫金農商行和青島農商行。其中,2018年7家、2019年已有4家。
(二)11家擬A上市銀行正排隊:進入預先披露更新或已反饋階段
1、除已上市的48家商業銀行外,尚有11家銀行正在排除,其中7家銀行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4家銀行擬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8家銀行處于預先披露更新階段、3家銀行處于已反饋階段。
2、擬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的銀行按順序依次為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浙商銀行、廈門銀行、重慶農商行、亳州藥老農商行、江蘇海安農商行和重慶銀行,擬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銀行按順序依次為蘭州銀行、蘇州銀行、江蘇大豐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
二、120家券商中已有47家券商實現上市目標:12家為A+H股
目前我國120家券商中共有47家券商實現上市目標,接近40%,比例非常高。
(一)截止目前,共有47家證券公司實現上市目標,其中包括12家A+H股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銀河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中原證券(香港稱中州證券)。
(二)越秀金控曾于2018年10月26日實現對廣州證券的100%控股(之前控股67.235%),但不到兩個便考慮全部出售、2018年12月24日中信證券公告稱擬收購廣州證券100%股權,這一收購案一旦完成意味著越秀金控將退出券商平臺。
(三)國盛金控和哈投股份的全資子公司分別為國盛證券和江海證券,而錦龍股份則分別持有中山證券和東莞證券70.96%與40%的股權。因此我們將此三個平臺也視為上市券商。
(四)2018年以來共有7家券商實現上市,分別為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天風證券、長城證券、南京證券、華西證券和華林證券。其中,2019年1家。
(五)除以上傳統券商外,騰訊持股38.20%的富途證券近期也在赴美上市進程中,很可能會成為第一家互聯網上市券商。與此同時,小米持有14.1%股份的老虎證券也于2019年2月23日向SEC遞交了招股書。
(六)已實現港股與A股雙重上市目標的華泰證券,近期擬申請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有望成為首家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同時實現A股、港股與倫敦三地上市的券商。
三、12家保險上市公司和7家信托上市公司:曲線上市特征明顯
相較于近50家上市數目的銀行和券商而言,保險機構和信托機構上市的難度要更大一些。
(一)12家保險公司實現上市目標:5家為A+H股、2家為借殼上市
我國213家保險公司中僅有12家完成上市目標。
1、截止目前共有12家保險公司完成上市目標,共中有5家為A+H股,分別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新華人壽保險、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中國人壽保險、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5家均為港股上市、2家為A股借殼上市。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僅有5家保險公司實現A股上市目標。
2、2012年以來,僅有1家保險公司實現了A股上市的目標,即中國人民保險集團。
3、天安財險和國華人壽分別通過借殼內蒙古西水創業股份和天茂實業集團間接上市。
(二)7家信托公司實現上市目標:4家為借殼上市
1、截止目前68家信托公司共有7家信托公司實現上市目標,其中4家為借殼上市,分別為江蘇信托借殼ST舜船、五礦信托借殼ST金瑞、昆侖信托借殼ST濟柴以及浙商金匯信托借殼浙江東方。
2、通過正常路徑實現上市的信托公司分別為陜西省國際信托(1994年A股)、山東省國際信托(2017年港股)和安信信托(1994年A股)。可見,在1994年實現兩家信托公司上市后,信托業經歷了長達22年的上市空窗期。
四、其余25家上市金融機構:1家融資租賃、9家P2P、9家小貸公司、2家金融科技
這里我們不僅考慮A股、港股,還進一步考慮國內機構的美股上市進程。
(一)江蘇租賃是唯一上市金租公司,其于2018年3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其股東背景為南京銀行。不過,2019年2月22日,海通證券發布公告稱,其旗下全資子公司海通恒信國際租賃將赴港IPO,因此后續國內上市融資租賃公司數目很可能增至2家。
(二)小額貸款公司共有9家實現上市,其中3家為港股,分別為佐力小貸、匯鑫小貸和泰和小貸,其余均在美國上市。
(三)9家上市P2P中僅有1家(維信金科控股)在港股上市,共余8家均在美國上市,包括比較有名的宜人貸、趣店、拍拍貸、諾亞財富、360金融等。
(四)此外在美國上市的還有2家金融科技公司、1家空白支票公司(貝森資本)和3家其它機構。
作者:任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