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中國基金報
今年以來,港交所新政引發了內地企業赴港IPO熱潮,小米集團、美團點評、找鋼網等知名公司紛紛申報,上半年香港IPO數量位居全球首位。
在此背景下,國內私募基金積極參與港股打新,推出相關投資策略和產品,通過國際配售或錨定投資方式認購,期望獲得新股上市的短期超額收益。不過也有私募表示,目前赴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估值較貴,短期觀察為主,不急于投資。
私募推出港股打新策略
在港股IPO的熱潮下,私募機構積極參與港股打新,推出了相關投資策略產品。雷根基金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李金龍介紹該公司今年推出了港股全天候策略,布局港股打新。他認為,港股市場處于估值底部區間,企業盈利增長韌性可期。近期政策偏暖,中長期仍有一定上行空間。而且國內市場IPO打新中簽概率低,港股市場的開放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關注港股打新的機會。 “針對近期港股市場上市的一攬子股票,以國際配售或錨定投資的方式認購,鎖定新股分配份額,最大限度獲取新股份額。比如選擇發行初始規模在50億人民幣以內的單票,風險可控,不會破發,上市之后擇機退出,不參與二級市場交易。”李金龍說。
李金龍表示,內地個人投資者參與港股打新并不容易。香港新股IPO大股東持股占75%,一般鎖定期在6~12個月,25%為流通股,國際配售占流通股的90%,面向公眾出售占流通股的10%,數量較少;而機構通過國際配售或錨定投資的方式能夠認購較多新股。
看好港股制度革新
今年是港股IPO的“大年”。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2日,今年以來香港市場新增上市公司142家,包括小米集團、中國鐵塔、51信用卡、映客、匯付天下等;同時,港交所披露易數據顯示,在港交所主板和創業板排隊的IPO申報企業超過200家。德勤預測,2018年全年,香港市場將會有大約180只新股,融資額在1600億~1900億港元。
記者了解到,不只是打新,更多私募基金看好港股“同股不同權”制度層面的變革,關注港股IPO優質標的,進行中長期布局。
北京和聚投資港股投資經理李志武表示,港股供給層面的變革具有深遠意義:首先,允許同股不同權、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是港交所近25年來最大的一次IPO制度改革;其次,港股市場結構更符合經濟發展方向;第三,為國內新經濟公司提供了快速上市的通道,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最后,為投資者帶來更豐富的選擇,以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我們更關注在港上市的被大幅低估的內地優秀公司,自下而上挖掘存在預期差的投資機會。港股市場的IPO公司數量多,新經濟板塊進展迅速,其中不乏優秀公司。我們正抓緊研究IPO的優質公司,在綜合考慮發展前景、估值和風險的前提下,擇優參與。”李志武說。
重陽投資聯席首席投資官陳心認為,港交所推出了許多改革措施,使香港股市更加多元化,也更能代表不斷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由此,香港市場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內國際投資者。“今年港股IPO,我們參與的并不多,這與重陽團隊整體略偏逆向的投資風格有關。重陽一直堅守價值底線,在市場波動中穩健投資具備中長期價值成長潛力的優質公司。面對波動性較高的市場,我們希望以更具吸引力的價格買入并中長期持有優質的上市公司。”
但也有一些私募人士認為,今年赴港上市的公司估值普遍較貴,短期以觀察為主,并不急于參與投資。
華南某老牌私募董事長稱,“從研究方面判斷,小米等科技公司、以及一些新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估值都比較貴,主要是因為市場預期比較高,很多公司上市后都破發了,二級市場表現并不理想。短期我們對這些公司都比較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