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p2p黑板報
消費金融借助互聯網渠道和模式,服務人群不斷擴大,包括農民工等流動人口以及大學生等中低端無卡群體因此獲得金融服務。但我國個人征信體系建設不完善,消費金融風控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消費金融規模的擴張,服務人群的下沉加劇了消費金融平臺面臨的壞賬風險。 1貸款服務收益與信用成本差額決定利潤空間 隨著消費金融行業貸款規模的擴張,消費金融公司不良貸款率逐年走高。由于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的貸款主要針對享受不到商業銀行專業金融服務的大眾和低端消費者,且無需抵押擔保,其不良貸款率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之一。根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16年9月末,消費金融貸款余額970.29億元,同比增長110.9%,平均不良貸款率4.11%,同比增加1.26個百分點。其中,在消費金融領域深耕7年的捷信消費金融公司不良貸款率從2015年的3.69%增加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4.49%,高于持牌公司整體水平,中銀消費金融公司不良貸款率從2015年的2.51%增加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3.29%,低于持牌公司整體水平。 不良貸款率難以直接反映信用成本,信用成本相對是更為全面的刻畫①、不良率主要指已經發生逾期或壞賬的貸款比例,具有一定滯后性。,且可通過核銷等手段進行壞賬處理,控制不良率的整體水平。②、信用成本定義為資產減值準備與放款金額的比較,體現了對潛在信用成本的整體刻畫。 貸款服務收益能力與信用成本差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利潤空間。消費金融公司的客戶群信用風險越大,其貸款定價一般也越高,以此來覆蓋風險。本篇報告中我們用“營業收入/平均貸款余額”衡量貸款服務收益能力,用“貸款損失準備余額/平均貸款余額”衡量信用成本(其中平均貸款余額以時點均值擬合日均值,個別計算方法有所區別,詳情見后文圖表)。貸款服務的收益能力與信用成本之間的差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消費金融公司的利潤空間,需要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2消費金融各類參與主體業務模式概述 2.1 不同消費金融主體針對信用風險不同的目標客戶 由于消費金融平臺的資源和定位有所不同,目標客戶的定位也存在先天的差異。根據目標客戶整體信用風險水平的差異,可以將消費金融的參與主體劃分為三個類別。 ①、風險較低:目標客戶有住房及汽車貸款需求、收入水平、信用等級相對比較高,典型代表為傳統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如招商銀行消費貸款包括信用卡貸款和主要涵蓋綜合消費貸款、商用房貸款、汽車貸款、住房裝修貸款、教育貸款及以貨幣資產質押的其他個人貸款。 ②、中等風險:掌握一定客戶消費交易數據,但主要是享受不到商業銀行專業金融服務的中低收入群體,典型代表有互聯網電商平臺、細分領域垂直場景方和獲客手段主要借助合作的實體產業公司(例如百貨集團等)以及擁有用戶流量入口的第三方消費金融公司。以中銀消費金融為例,根據中銀消費ABS相關披露,入池貸款中95%為教育類貸款,主要為消費者購買英孚教育、韋博教育、華爾街、美聯英語服務的貸款,借款人資質相對較優。 ③、風險較高:主要提供現金貸,目標客戶包括P2P信貸客戶等整體信用風險較高的低收入人群,典型代表有P2P網貸平臺,如宜人貸,風控手段主要依靠第三方征信數據,但數據量有限,手段相對比較簡單,壞賬率也相對較高。 2.2 商業銀行以外的消費金融參與主體貸款規模增長較快 以消費金融公司和P2P網貸平臺等為代表的新興消費金融貸款規模雖然仍遠遠低于傳統商業銀行,但增速明顯更快。相比招行和Capital One分別超過5200億人民幣和2400億美元的貸款余額規模,中銀、捷信貸款余額在200-300億元人民幣級別,宜人貸撮合貸款規模也只有200億左右規模。但是后三者的2016年同比增速分別為61%、121%和112%,均遠超招行的27%和Capital One的6.4%。根據易觀預測,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仍在快速增長,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整體交易規??稍鲩L至8933.3億元,環比增幅保持146.4%高位,目前滲透率仍較低,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2.3 信用成本分化,整體信用成本上升對利潤侵蝕較大 不同參與方信用成本分化。信用成本方面,由于招行和Capital One主要為信用卡業務,且定位于信用等級相對比較高的客戶,其信用成本基本代表了消費金融行業信用成本邊界。①、近年來,招商銀行和Capital One的信用成本保持在3%以內,但受經濟下行期個人償債能力下降影響,消費貸款信用成本呈上升趨勢。②、消費金融公司目標客戶群信用風險較高,其信用成本遠高于3%,且由于消費金融公司目標客戶逐漸下沉到三、四線,甚至農村市場,客戶越是下沉,征信數據越缺乏,所面臨風險也就越大,其面臨的信用風險不斷上升,近年來信用成本上升較快。2016年中銀消費金融信用成本為7.4%,捷信消費金融信用成本更高達19.9%,宜人貸也從2015年開始按撮合貸款7%比例計提風險準備金。在消費金融行業逐步成熟的階段,風控機制影響下的信用成本與規模擴張之間存在權衡取舍的關鍵點。 2.4 風控成為拓展利潤空間的關鍵 信用成本和公司業務戰略緊密相關,整體來看更高的信用成本也意味著更高的貸款服務收益率。由于消費金融公司和P2P網貸平臺的目標客戶是享受不到商業銀行專業金融服務的大眾和低端消費者,其相比商業銀行具有較高的貸款服務收益能力,但與之相應的風控體系就變得更加重要。 但通過高利率覆蓋壞賬并拓展業務存在較大的問題,風控水平成為重中之重。一方面,近年來消費貸款信用風險呈上升趨勢,平臺通過高收益來覆蓋較高的風險,一旦信用風險積聚,信用成本過高會嚴重拖累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高利率業務對公司風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風險控制帶來壞賬率的每一點下降也將直接貢獻利潤。2016年捷信消費金融貸款服務收益率達30.1%,比中銀消費金融高17個百分點,但2016年捷信消費金融信用成本較高,其凈利潤率僅為6%,遠低于中銀消費金融26%的凈利潤率。利率和風險的權衡是公司在制定業務發展戰略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其中風險控制能力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優勢,缺乏高水平的風險控制能力會導致高利率抵消高壞賬模式難以為繼。 3消費金融相關參與主體業務特點分析 3.1 招商銀行:資金、資產、場景全面推進消費金融業務 消費金融是招行業績的重要增長極。截至2016年底,招行扣除個人住房貸款及小微貸款之后的消費貸款余額達5287.6億元,其中信用卡業務貸款余額為4092.0億元,同比增長30.6%,占消費貸款余額比例達77.4%。2016年,招行實現營業收入2,090.25億元,同比上升3.75%,而信用卡利息收入達322.93 億元,同比增長20.82%,信用卡非利息業務收入達113.19 億元,同比增長17.93%。僅信用卡業務就貢獻了436.12億元收入,占營收20.86%。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僅為1.40%,業務風險水平整體可控。 招行積極從資金端、資產端、場景端切入布局消費金融。①、在資金端的布局上,招行一方面依托于銀行資金,另一方面推出消費貸款資產證券化,開辟自有融資渠道,如多次推出汽車貸款資產證券化,2016年推出了信用卡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相比其他消費金融參與主體,招行資金成本優勢明顯,且來源穩定。②、在資產端的布局上,招行消費金融產品的演進邏輯遵循“離客戶需求越來越近”,除了傳統信用卡業務的賬單分期、循環貸款,還推出了依托于消費場景的消費貸業務,如汽車分期、網上購物分期、店面購物分期。為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推出現金貸業務,如現金分期,隨借隨還業務。③、在場景端的布局上,招行一方面強化以手機銀行、“掌上生活”兩個APP為中心的移動互聯網運營平臺。另一方面積極和互聯網公司、商戶合作,連接各消費場景端,外接流量實現獲客,并深耕流量和粘度經營,如持續聚焦飯票、影票兩大移動互聯消費場景經營,在“掌上生活”上搭建“本地優惠”頻道以全面布局商圈消費。 截至2016年底,招行手機銀行客戶端累計下載4151.9萬,年活躍登錄客戶達到2577.9萬,信用卡“掌上生活”客戶端總綁定用戶數達3149萬,年活躍用戶數3021萬。 信用卡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分期手續費收入和利息收入。在信用卡產品上,招行提供了最長50天的免息期,此后消費者可選擇賬單分期或單筆分期的還款方式,不同期數手續費標準不同,單期手續費率為0%-1.67%?,F金分期業務建立在信用卡服務的基礎上,授信額度與消費者信用卡額度相關,費率基本保持一致。當消費者在賬單所示最后還款日前未全額還款,則該期賬單中,每筆消費自記賬日起至還清日止為計息天數,利率為日息萬分之五,信用卡預借現金不享受免息還款。信用卡透支利率從2017年1月1日起實行上限和下限管理,免息還款期和最低還款額待遇的條件和標準等也由發卡機構自主確定。新政的實施將促進公司提升資產定價能力及差異化定價水平。 3.2 Capital One:利用大數據技術占領美國信用卡長尾市場 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是美國十大信用卡中心之一,主營業務包括信用卡、消費銀行和商業銀行等三項業務。信用卡業務面向個人和小微企業,其中個人客戶主要為信用等級較低的客戶,業務分布在美國本土、加拿大和英國。消費銀行業務為基于線下網點的存貸款業務,服務客群為個人和小微企業,貸款產品主要包括汽車金融、個人房地產按揭和小額貸款等。商業銀行主要是為營業收入在1000萬-10億美元之間的中小企業提供現金管理和商業貸款等服務。 消費金融業務營收貢獻接近90%。消費金融業務(包括信用卡和消費銀行)的貸款余額占比保持在70%以上。截至2016年底,信用卡業務貸款余額占比為42%,消費銀行貸款余額占比為30%。2016年信用卡業務貢獻營業收入160.2億美元,占營收比例為62.8%;消費銀行業務貢獻營業收入65.6億美元,占營收比例為25.7%。 Capital One消費金融業務快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其完善的風控體系。公司將信用卡客戶分為三類:過度借貸且違約率高的垃圾用戶、信用良好且基本按時還款的高收入群體,以及通常將欠款展期但能夠歸還的低風險群體。 第三類客戶是Capital One尋找的優質客戶,并提出了信息驅動戰略,根據征信局的大量數據、自身平臺上沉淀的用戶數據、以及用戶個人歷史行為和違約記錄等建立風險決策模型對用戶進行評估。依靠豐富的數據和強大的模型分析能力,Capital One能夠將不同客戶的風險特征顯著區分,大大提高對客戶違約率的預測精度。風險管理水平提高直接提升了公司的利率定價彈性,在美國信用卡業務激烈的競爭過程中,通過針對競爭對手優質客戶推出更低年化利率的產品,吸引了大量低風險客戶。 3.3 中銀消費金融:產品體系不斷完善,營收與凈利高速增長 中銀消費金融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由中國銀行、百聯集團、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是國內首批試點消費金融公司。公司通過自有資金及線下銀行同業拆借獲得成本在基準利率左右的資金后,貸款給個人消費者收取手續費和利息。公司營業收入保持較快增長,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0.1億元,同比增長193.2%;凈利潤2.0億元,同比增長121.0%。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5.4億元,其中利息凈收入占比達90.4%,凈利潤達到4億元。 產品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目前形成現金貸,商戶專享貸,互聯網貸款三大產品線。①、現金貸是由消費者直接向公司申請消費用途的貸款,在完成審核后,貸款資金直接發放到消費者提供的銀行賬戶里,展業渠道主要包括中國銀行和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公司在各地區設立自營面簽點受理客戶申請,而合作渠道負責為公司推薦客戶,公司向渠道支付業務傭金。②、商戶專享貸是與各類商戶,如教育培訓機構、家裝賣場、3C銷售機構、房屋租賃機構等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合作,將消費金融申請、使用環節嵌入到消費環境中。③、互聯網貸款通過互聯網方式授信,與互聯網平臺合作開發消費貸款。 公司目標客戶為商業銀行無法惠及的個人客戶,譬如剛步入社會的畢業生、藍領工人、進城務工人員等有穩定收入的中低端收入群體以及對超前消費有較高需求的年輕群體。截至2016年,合作商戶及網點已逾千家,遍布全國近百個城市。 3.4 宜人貸:低信用借款人貸款規模增長迅速 宜人貸于2015年底在美國上市,是國內P2P行業的標桿。公司將借款人分為A、B、C、D四個等級,不同的信用評級給予不同的利息和交易費標準。A、B、C、D四個等級對應的交易費分別為5.6%、18.5%、26.4%、28.2%,年利率分別為16.9%、27.4%、33.5%、39.5%。 客群包括借款客戶和投資客戶,線上與線下同時覆蓋。客戶依據來源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其中線上借款客戶的定位為有穩定工資收入的信用卡人群,年齡層次在25-35歲之間,職業一般為城市白領,這類人群雖然持有信用卡,但由于其子女教育、購車、購房的大額開支的需求,信用卡額度不足時,有線上借款的需求。而線下客戶群體基本屬于無卡人群。2016年借款客戶57%來自于線上,且該占比同比提升了6%,而投資客戶則全部來自于線上。 撮合貸款規模增長迅速,D類貸款迅速增長導致逾期率持續攀升。2016年撮合貸款202.8億元,同比增長112.2%。迅速增長的貸款主要來自于D類,也就是信用評分最低的借款人,2016年其D類貸款占到達到了84%,將對公司的風控能力形成挑戰。近兩年逾期率持續上升,相比2013和2014年15-89天總逾期率0.9%,2015年和2016年已經分別擴大到1.3%和1.7%。 宜人貸的主要營收來自于借貸撮合服務和貸后服務收入,營業開支主要為銷售和營銷開支,風險準備金方面按撮合貸款的7%計提。2013-2014年利潤為負,2015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2.75億元。2016年營業收入32.38億元,凈利潤11.16億元,同比增長305%,與此同時計提風險準備金14.7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