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泥鴿靶
我國的消費金融業務從2007年開始起步,經過不斷探索、創新與實踐,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成熟的發展范式,尤其是隨著近幾年來經濟發展模式的改變以及新經濟形態的產生,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迎來了巨大的機遇與空間消費金融將是下一個激烈的戰場。那么,消費金融的經營模式分哪幾類呢?
1. 商業銀行——傳統信貸轉型,注重產品創新和場景延伸。在傳統信用卡、消費貸等產品基礎上,創新信貸產品、延伸消費場景、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等;
2. 消費金融公司——依托牌照,深入經營。目前全國共成立了15家消費金融公司,在經營模式上既有類銀行模式、亦有偏互聯網模式,但其最重要的價值在于牌照,能夠享受更多元的資金來源、更寬松的監管和更靈活的業務經營;
3. 互聯網消費金融——基于電商主業衍生出金融服務。目前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多起家于電商平臺,憑借自身消費場景、大數據優勢向消費者提供分期購物、現金借貸服務等,如螞蟻“借唄”上線一年累計發放 494 億元貸款、授信用戶數超過 3000 萬,預計未來發展空間最為廣闊。
商業銀行的消費金融產品主要包括信用卡、汽車貸、消費貸等,由銀行基于申請資料向客戶發放貸款。目前消費貸款在銀行的貸款總額中占比仍舊偏低,截至 2015 年末無論是信用卡貸款還是消費貸,在商業銀行貸款總額中的占比均處于較低水平,平均不到 5%和 2%。
考慮到消費信貸行業規模在未來幾年有望保持約 20%的年均增長,而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的增速約為 10%左右,因此預計消費信貸占商業銀行總貸款的比重將持續提升。
客群定位上,商業銀行對客戶的篩選較消費金融公司以及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相應地在利率定價上也會相對較低。如建設銀行與土巴兔合作的裝修貸年化利率約7%~8%(一年期),中信銀行的“公積金網絡信用貸款”年利率最低約 6%~7%(一年期),而信用卡分期和貸款的利率稍高,約 10%~18%的水平(一年期),4月15日央行發布信用卡新政后,預計未來信用卡利率會有所下調。
一方面,近年來風險偏好的轉變促使商業銀行更加重視零售業務,消費金融成為信貸資源重點投放領域;另一方面,面對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模式的競爭,商業銀行消費金融的業務模式亦開始轉型。商業銀行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優勢在于龐大的零售客戶基礎、大量的物理網點布局以及相對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1.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將消費金融業務獨立并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A 股 16 家上市銀行中已有 5 家控股或參股設立了消費金融公司,其中中銀和北銀消費金融均是銀監會批準的首批消費金融公司,目前光大銀行和寧波銀行亦在積極籌備設立;
2. 創新信貸產品:除利用互聯網改造貸款流程外,還積極創新信貸模式,如交通銀行和浙商銀行可用理財產品質押申請消費貸款,華夏銀行和中信銀行均開發了住房公積金繳存人申請信用貸款的模式;
3. 延伸消費場景:與購物、裝修、旅游等電商平臺合作,如建設銀行與土巴兔合作提供裝修貸,寧波銀行推出“匯通商城”挖掘消費需求。
銀監會對消費金融公司的官方定義為“經銀監會批準,在境內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即為“小額、分散”。自 2009 年銀監會批準設立以來,目前已有 15 家消費金融公司相繼成立,截至 2015 年 9 月末全行業資產規模達 510 億元,貸款余額 460 億元,服務客戶數 560 多萬戶。
1. 從股東背景看,多數消費金融公司由商業銀行出資設立,此外零售和消費類企業也是重要的股東構成。
2. 從監管狀況看,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要求與商業銀行相比要更為寬松,如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 3 億元,遠低于全國性商業銀行的 10 億元,再如風險與資本管理上,資產損失準備充足率不低于 100%,此外監管指標亦比商業銀行要少。
3. 從資金來源看,消費金融公司與商業銀行最大的不同在于不能吸收公眾存款。
4. 從業務范圍看,消費金融公司除了可以發放個人消費貸款外(個人貸款余額不得超過 20 萬元),還可以代銷與消費貸款相關的保險產品,以及從事與消費金融相關的咨詢業務。
5. 從客戶定位看,由于消費金融公司定位“小額、分散”,因此客戶的申請門檻低于商業銀行,相應地貸款利率自然會更高一些。
消費金融公司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向消費者提供貸款:
1. 審核申請資料后,直接向消費者提供貸款;
2. 與購物平臺/商戶合作,將貸款資金支付給購物平臺/商戶,再由后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最后由消費者分期償還貸款,即將消費金融嵌入到消費行為當中。
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價值仍舊顯著,上市公司、零售企業乃至部分互聯網平臺均參與設立。如蘇寧云商出資設立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生意寶出資 5000 萬元參與設立杭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1.資金端,消費金融公司除了可接受股東和子公司存款外,還可通過同業拆借、發行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
2.產品端,不僅可以提供消費貸款,還可代理銷售與消費貸款相關的保險產品,以及提供與消費金融相關的咨詢代理業務,交叉銷售、增值服務有助提升客戶粘性和開發度;
3.風險端,消費金融公司可接入人行征信系統,一方面可利用征信數據分析用戶信用特征,另一方面對借款人亦是一種約束、有助降低違約概率。
消費金融最大的特點是信貸對消費場景的嵌入和滲透,目前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大多都起家自或依賴于電商平臺。當前的商業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小貸/消費金融牌照+電商”模式和“P2P+電商”模式,而同時兩種模式亦逐漸從購物分期付款的模式向單純現金貸款的模式升級延伸。
1“小貸/消費金融牌照+電商”模式
以京東白條、螞蟻花唄、蘇寧任性付為代表商品分期購——“白條”和“花唄”。京東金融和螞蟻金服分別依托京東商城和淘寶天貓搭建的消費場景,并基于小額貸款公司牌照向消費者提供消費貸款——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蘇寧則基于消費金融公司牌照提供“任性付”。
上述產品均類似于賒賬形式,消費者在京東商城、淘寶天貓(或其指定的合作商戶)和蘇寧易購購物可暫時賒賬,未來以分期支付的形式償還。相較于傳統的消費金融機構,電商平臺本身更加貼近客戶,消費信貸業務的開展亦更加便利。
現金消費貸——“金條”和“借唄”。在“白條”和“花唄”等商品分期貸款之后,“金條”和“借唄”兩款產品的推出則代表京東和螞蟻分別向現金借貸的延伸,消費者的消費亦不再局限于京東商城和淘寶天貓(或其指定的合作商戶)。
2“P2P+電商”模式:以分期樂、趣分期為代表
尋找垂直細分領域作為切入點。以分期樂、趣分期等為代表的分期購物平臺與阿里、京東相比,電商業務并不占優,因此選擇細分群體為切入點開展消費金融業務,最典型的如大學生/年輕白領群體。分期樂成立于 2013 年,即是從校園起步,打造 3C 數碼、運動戶外、洗護美妝、教育培訓、吃喝玩樂等多個消費金融場景,目前客群包括大學生、白領、藍領等。
P2P 平臺是重要的資金來源。由于這些分期購物平臺與大型互聯網企業相比并不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而小額貸款、消費金融牌照的門檻相對較高,因此對接 P2P 平臺以及 ABS成為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如分期樂既接入了體系內的桔子理財,也將債權賣給外部的積木盒子、拍拍貸等 P2P 平臺。除此之外,亦有部分電商平臺引入銀行或消費金融公司資金,如土巴兔與建行和招聯金融合作。
盈利模式上:
1.部分平臺通過資金端與資產端的價差實現盈利,如分期樂、趣分期、校園貸等基于 P2P 模式連接投資端和融資端,收取利差或服務費;
2. 部分平臺利用分期購服務吸引客流,通過銷售商品和服務實現盈利,如點分期等裝修分期平臺、首付游等旅游分期平臺,貸款利率多低于分期樂、趣分期等分期購物平臺,表明金融服務只是獲客和營銷手段,盈利仍舊依靠商品銷售實現。
在產品布局上,與京東金融和螞蟻金服類似,這類平臺亦實現了由分期購物到現金借貸的延伸。分期樂目前除了信用消費外,還提供“取現”服務,即類似于“金條”“借唄”的現金借貸產品。相對而言,現金借貸利率較商品分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