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無論是在《十二五規劃綱要》,還是中美雙方新簽署的協議中,“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字眼均有出現。從最近的種種跡象來看,今后3年可能成為中國資本項目管制改革的黃金窗口期,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的發展速度持續加快。
資本項目逐步開放
日前落幕的2011陸家嘴論壇專題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李波透露,2010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總量為5000億元人民幣,約占整個進出口貿易總量的2%。人民幣跨境投融資試點也正積極展開。
目前市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需求確實與日俱增,但人民幣投資工具和渠道較為缺失,從而有眾多市場和企業的人士對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充滿更多期待。專注于中美房地產投資領域的盛集投資總經理李利向記者坦言,允許企業和個人去境外投資的推進速度還不夠快,力度還不夠大。
李波回應道:“資本項目管理不當會對國家金融穩定造成影響,對資本項目的管理需要摸索,需要同有關部門協調,并形成共識。”事實上,中國資本項目逐步開放的步伐并沒有停頓。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考察的資本項目管制的七大類40項中,我國已有75%的項目實現部分開放。
憂慮因素有所減少
在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開放上之所以遲遲沒有大動作,最大的擔心恐怕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國際資本在國內市場的大進大出給經濟的沖擊,二是人民幣大幅升值對出口的負面影響可能導致較多外貿企業損失。不過,專家指出,目前這兩方面的憂慮大為減輕。
首先,中國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對此明確表示大大超過了中國的需要。有市場人士估計,中國理想外匯儲備額應該限制在8000億至1.3萬億美元之間。如此一來,若中國實行資本項目開放,國內資本大量外流,將有比較充分的儲備應對。另一方面,國內出口制造業競爭力逐漸增強,有能力應對人民幣小幅漸進升值。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撰文指出,我國經濟經過多年改革與發展,為資本項目開放創造了一些有利的基本條件,包括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健康的財政與國際收支狀況,以及良好的金融資產質量和金融監管能力。鑒于其中一些條件可能會逐步發生變化,如果現在不抓緊改革,以后難度會更大。
盡管決策界、企業界、學界等各方人士的表態顯示,中國將加快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最后階段的開放,但“有序穩妥”仍是實施資本項目開放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