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ID:SuningWealthInsights)
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
2019,互聯網金融退潮,十年繁華,夢幻一場。
互金退潮,不少銀行松了口氣:少了它們“搗亂”,手握牌照和低成本資金,又有幾年好日子可過了。但是請注意,人生智慧提醒我們,“如果你擔心,你就不必擔心;如果你不擔?,你就要擔?了。”
形勢大好時,恰是危險迫近時。從來沒有歲月靜好,互金退場,只是為下一階段的殘酷競爭拉開序幕,更多不確定性正撲面襲來。
用戶覺醒
沖擊者離場,沖擊還在發酵。首要者,就是用戶覺醒。
在傳統金融業務供需關系中,一直是銀行強勢主導,用戶被評估、被選擇,發言權有限。比如,貸款業務中,用戶申請,銀行審批;理財業務中,用戶被評估,銀行設置起購門檻;支付業務中,也有額度限制。
金融業務不同于一般產品買賣,以錢為交易對象,與風險打交道,對專業性要求極高。一般產品交易,多是用戶主導;在金融行業,銀行與用戶在專業層面的鴻溝,足夠扭轉雙方的主導權,銀行占據了主導地位。
但銀行的主導地位,不僅體現在風險評估等專業領域,還導致了其對市場的遲鈍和對用戶的傲慢。互金出現之前,用戶選擇權有限,即便用腳投票,也不過是“矮子里面拔將軍”。
但長期的口碑抱怨和負面情緒,總要找到出口。互金入場,提供了這個出口,成就了自己,也“激活”了用戶。天平開始向用戶一側傾斜,當用戶慢慢站起來,銀行便只能俯下身去。
(1)選擇自由
十幾年前,用戶一邊吐槽大銀行的糟糕體驗,一邊乖乖做大銀行的用戶。原因很簡單——在那個看“網點”的時代,網點即真理,大銀行的網點無處不在,糟糕體驗能奈它何?畢竟,一切金融服務都在網點中進行,用戶只能在周邊三公里內的幾個網點就近選擇服務,沒有真正的選擇權。
互聯網金融崛起后,通過金融APP,用戶有能力與成百上千個金融機構建立聯系,掙脫了線下物理空間束縛,獲得了選擇自由。
有了選擇自由,才能用腳投票,這是用戶權利覺醒的第一步。
(2)競爭賦權
用戶選擇自由,加劇銀行競爭,而競爭,進一步給用戶賦權。
一度,銀行間的競爭是很“羊性”的。網點,作為唯一聽得到炮聲的地方,KPI壓力雖大,競爭卻不激烈。方圓三公里內,幾家網點相互競爭,用戶兜兜轉轉,也不過在幾家之間做選擇。在這樣一個封閉的小圈子里,網點之間會不自覺結成隱性同盟,誰也不去做那些“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傻事,大家日子都過得去。
現在不同了,用戶面對的是開放環境,一旦走了,就真的不回來了。此時,銀行只能俯下身來,拼命出血討好,還得滿臉堆笑。競爭越來越充分,越來越狼性。
正如經典經濟學理論描述的,充分競爭讓商家利潤趨近于零,雖然競爭讓銀行服務水平普遍提升,用戶卻越來越挑剔了,銀行盈利能力也越來越差了。
此時,佛系賺錢就行不通了。發力“場景”和“科技”,打通任督二脈,激活自身潛能,銀行走上轉型之路。
場景入場
銀行追著用戶跑,用戶追著場景跑,于是,銀行加速做場景,場景方也借著用戶的勢入場了。
競爭沿著兩條線展開:場景巨頭,走的是“+金融”之路,實業上加金融,相對容易;銀行,走的是“+場景”之路,金融反向加實業,步步維艱。
銀行“+場景”沒走通,便選擇了開放之路;場景巨頭“+金融”孕育出金融科技巨頭,也走上了開放之路。
在彼此開放、交叉合作中,金融與場景融合趨勢愈發不可逆。
這個時候,意外出現了。神仙干仗,以和解告一段落,卻逼死了一般的互金機構。那些既缺乏場景支撐,又不持有金融硬牌照的互金機構,開始與趨勢脫節,生存空間日趨狹窄,走上了異化和冒險之路。
這里面,有P2P,有小貸公司,有支付機構,也有大數據服務公司、催收機構,甚至還有小的農商行、城商行,更有大量非持牌創業機構。它們,一心只想活下去,不愿離場,放下了普惠金融的夢想與榮光,一頭扎進現金貸的風口里。
有了它們的參與,現金貸蒸蒸日上,高利貸、暴力催收也開始層出不窮,成為行業痼疾。
花團錦簇背后,命運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這些機構,下場都不怎么樣:有些資金端被龐氏騙局自行撐破,有些死于下行周期,有些被強監管斬落馬下,還有些被迫轉型,看不到前路。
互金機構,一旦忘記了普惠金融初心,就只能付出離場退出的代價,或許曾經風光無限,最終也不過成為金融科技大潮中的一段暗黑插曲。
另一邊,金融與場景的融合還在加速。
金融與場景的融合,背后是金融數據與場景數據的融合,數據重混產生化學反應,激活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則進一步加速金融業深化變革。
科技崛起
“無論你如何重組郵政馬車,你永遠不能因此而得到鐵路”。
“他們以為西洋這些東西好像一個瓜,我們僅將瓜蔓截斷,就可以搬過來!如此的輕輕一改變,不單這些東西搬不過來,并且使中國舊有文化的步驟也全亂了”。
“今之所謂共和所謂立憲者,乃少數政黨之主張,多數國民不見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蓋多數人之覺悟,少數人可為先導,而不可為代庖;共和立憲之大業,少數人可主張,而未可實現。”
“老年人抵制年輕人,與年輕人刺激老年人,都是對的。經過這樣的對抗,就像兩性沖突和階級斗爭一樣,才能產生充滿張力的創造性力量,才能帶來富有活力的發展,才能產生整體隱而不彰的基本統一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