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根據上市銀行披露的2016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四大行票據貼現新增規模均比去年底增長17%以上,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該項業務更是增長一倍以上。
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票據貼現規模卻是呈現下降趨勢。
華夏銀行、浦發銀行的票據貼現規模雖然略有增長,但占比卻大幅下降。
上市銀行貼現余額
半年報數據顯示,五大國有銀行的票據業務新增規模,均比2015年底時增長了17%以上。
股份制銀行最顯眼的就是招行和平安,根據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底,招行票據貼現余額1830億元,比去年底增幅高達一倍以上,平安銀行貼現增幅則高達193%。
今年1月,中信銀行蘭州分行發生票據大案。在此情況下,該行上半年的票據業務出現明顯收縮,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該行票據貼現余額741億元,比去年底的872億元,大幅減少131億元,降幅約15%。
此外,興業銀行的票據貼現余額比去年底減少約22億元,降幅約為3%。
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今年上半年的票據業務規模增長緩慢,但在貸款中的占比,卻出現明顯下降。
三家上市較早的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寧波銀行票據貼現余額增幅分別約43%、17%。只有南京銀行增長較慢增幅不到10%。
某股份行票據業務人士分析:去年底,多起票據案件發生后,有些銀行規范了業務流程,整體規模有一定收縮,但有些銀行以前就是票據市場大戶,需要通過票據業務沖貸款規模,所以仍然增長很快。
股份行中,招行、中信、浦發都是票據業務大戶,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此前在這方面并無優勢,在票據案件頻發的背景下,可能進一步放緩這部分業務。
上半年信貸需求、投放不足,有些銀行的信貸投放甚至還在收縮,要通過票據來沖貸款規模,甚至成為新增貸款的主要來源。這也是在票據大案頻發的背景下,部分銀行票據業務仍然快速增長的原因。
而建行、農行、招行等上市銀行在上半年的票據業務規模仍然快速增長,與其自身的資產結構、信貸需求變化有很大關聯。
從上述銀行半年報數據來看,票據貼現已經和房貸一起,成為上半年貸款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
業內人士稱,監管9月中下旬要進場檢查,現在大家都忙著自查。
對于監管要求、風控需要,各家銀行眼下一方面強化、規范業務流程,加強票據業務審核的同時,也在加強對交易對手的審核,以減少票據業務的交易環節,提高業務透明度。
信貸市場的變化也令票據市場出現轉變。在此之前,票據業務層層轉手的交易模式,主要是因為信貸需求旺盛,部分企業無法直接獲得銀行貸款,需要通過票據業務,實現信貸業務出表;然而,隨著信貸需求的下降,銀行要借助票據沖信貸規模,已經無需設置復雜的交易環節,票據業務環節自動縮短,透明度也有所提高。
監管、銀行內部都在強化風險防控,下半年票據市場仍然不容樂觀,規模估計還會進一步下降。
綜合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票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