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本刊記者 高基元/文
一季度以來互聯網科技股的瘋狂,讓許多人逐漸淡忘了2014年四季度一度炙手可熱的金融地產板塊。然而,隨著中小板、創業板不斷創下歷史新高,越來越多受熱捧個股開始嚴重透支未來的業績預期,股價繼續上漲的邏輯和內在動力已經無跡可尋。
在這種局面下,基于大牛市不會馬上結束的前提,不少投資人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指標上仍處于合理估值區間的銀行股,冀望由這些權重股帶動上證綜指完成再創歷史新高的“重任”。
當前銀行股的投資價值幾乎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命題,但如果以公募基金在銀行板塊中長期以來的持股情況為切入點,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客觀尺度來進行衡量。作為A股市場上最重要的“主力”,早年公募基金的一舉一動甚至就是市場本身,近年來各路資金的興起盡管讓其地位有所削弱,但仍沒有改變其為市場上最有影響力量這一事實。
基金銀行倉位中等偏低
由于公募基金以半年為周期披露完整的持倉情況,非中報、年報的季度數據在以下統計中被剔除;與此同時,為便于統計,以下的基金倉位定義為“期末基金持有銀行市值/股票、混合基金期末凈值”,將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影響忽略不計,其中股票、混合基金(下稱“股混基金”)依照銀河證券分類,包括指數型基金;統計起始點為2006年四季度。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四季度末,基金持有銀行股的市值為1587億元,股混基金的凈值為18146.58億元,倉位為8.75%。而統計區間出現的最高倉位水平出現在2009年二季度末,當時基金持有銀行股的市值為3403.81億元,股混基金的凈值為18471.18億元,倉位為18.43%。目前時點,被類比最多的是2007年二季度末,當時基金持有銀行股的市值為1562.34億元,股混基金的凈值為14924.5億元,倉位為10.47%;而上證綜指上一巔峰6124點剛過的2007年四季度末,基金持有銀行股的市值為3838.44億元,股混基金的凈值為27511.54億元,雙雙創下了統計區間的最高水平,對應倉位為13.95%。
最低倉位水平則出現在2014年二季度末,當時基金持有銀行股的市值為680.54億元,股混基金的凈值為14909.32億元,其中前者創下統計區間的最低水平,對應倉位為4.56%,也是區間最低。
從2014年二季度末到四季度末,基金持有的銀行股倉位提升了近一倍,上一次出現相似情形是2008年四季度末到2009年二季度末,倉位從9.33%躍升到18.43%。在這兩輪中,倉位半年翻番的同時,都伴隨著銀行股大漲,以及基金持有銀行股數量的大幅上升:以中信銀行指數衡量,銀行板塊在2009年上半年上漲了98.64%,在2014年下半年上漲了72.99%;基金持有的銀行股數量在2009年上半年增加了67%,在2014年下半年增加了50%。相較之下,最近一輪倉位翻番顯得更溫和一些,而且上輪翻番后倉位創下了新高,本輪翻番后倉位仍處于中等偏低水平,這意味著基金持有的銀行股倉位后續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另外,如果單從基金持有的銀行股數量來看,2014年四季度末,所有16只銀行股的A股總股本為10090.87億股,基金持有的銀行股數量為163.81億股。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9年二季度末,彼時所有14只銀行股的A股總股本只有5527.97億股,不到2014年底的六成,但基金持有的銀行股數量卻達到了264.1億股,比2014年底還多出了六成。可以說,基金持有的銀行股數量距離歷史高位還有很遠一段距離,如果以2009年二季度末占A股總股本的比例計算,目前銀行1萬億的總股本下,基金持有銀行股數量可到482.34億股,約為2014年四季度末的三倍。
新資金瞄準銀行股
有空間,更要有資金。4月中旬,鵬華基金率先成立了中證銀行指數分級基金,截至5月26日其總份額達到161.59億份,較發行份額38.96億份增長了314.76%。
不過,緊隨其后發行的富國和招商銀行分級基金份額增長并不顯著,其中富國基金銀行分級最新總份額為23.43億份,較發行份額20.71億份僅增長13.13%;招商基金銀行分級最新總份額為8.91億份,較發行份額8.9億份幾乎零增長,表明投資銀行股的口號雖然獲得了響應,但在當下時點還缺乏更廣泛的共識。
不過更多的基金公司已經摩拳擦掌,準備發行新基金專門投資或重倉銀行股。截至5月15日,欲發行銀行指數分級基金、正在接受證監會審批的基金公司有中海、融通、申萬菱信、信誠,而已經獲批通過的有鵬華、富國、招商、易方達、博時、華安、中融,一共11只銀行分級基金;另外,已批或正在審批的需重倉銀行股的基金還有10只,其中5只為上證50或180指數分級基金,3只為權重藍籌ETF、2只為金融地產基金。
若以2015年以來單只股票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25億份估算,11只銀行分級基金初步可為銀行板塊帶來275億元的新增資金,相當于年初至今銀行板塊日均成交額535.51億元的一半左右。對于10只將重倉銀行股的基金,以上證50指數中銀行權重占30%估算,初步可為銀行板塊帶來75億元的資金增量,加上11只銀行分級基金,整體初步貢獻約為350億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5月26日英國富時集團(FTSE)宣布將A股納入富時羅素(FTSE Russell)指數,A股在新指數中的初始權重約為5%,國際投資者可全面進入A股后,權重將增至32%,初步分析預計,該舉措將為A股引入至少百億美元級別的新增資金。
另外,明晟(MSCI)也即將于6月10日決定是否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高盛在報告中預計,如果成行將給A股帶來17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而瑞銀證券則認為帶動的資金量大約在800億至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假設A股近期被MSCI順利納入其指數體系,海外資金通過追蹤FTSE和MSCI相關指數分別各流入A股1000億元資金,銀行股從海外獲得的資金增量將在600億元左右。加上本土的350億元,海內外新增資金約有近1000億元將瞄準銀行股。
那么,在銀行股的拉升過程中,到底需要多少資金呢?以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后,11月24日到12月8日這段區間為例,在一致看好的預期下,幾乎沒有經過什么調整,申萬銀行分類指數一口氣上漲了33.65%,對應11個交易日的總成交額為7012.85億元,這意味著買入資金“可能”達到了7000億元的級別。如果中間出現較大的多空分歧,經歷更多的調整,上漲所需的資金量勢必更為龐大,而且隨著股價上升,完成同樣漲幅需要的資金量顯然更多,不難預測,銀行股要再來一輪顯著幅度的上漲,所需資金至少要達到萬億元級別。
盡管不到千億元的新增資金相比萬億元量級顯得有些微小,但考慮到這筆相對確定的銀行股“投資額度”前所未有,具備一定的撬動效應,且部分資金存在短期內獲利了結并再投資的可能性,其潛在作用不可小覷。更進一步,如果市場對銀行股預期提升,新增資金自身的規模也將隨之迅速壯大,一旦形成正反饋,其效果或許將十分驚人。
(責任編輯:HN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