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的新增壞賬當中,江蘇所占的比重再度引人注目;在硬幣的另一面,則是有企業破產倒閉和老板跑路。在房地產放緩、民間借貸清算、過剩產能加速淘汰的進程中,多年來順風順水并被奉為模范的蘇南經濟,正在經歷煎熬。
“今年情況跟以前不同,不管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壞賬遍地開花,我從業十幾年以來,處理壞賬的壓力從來沒有這么大。”江蘇一位大型國有銀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綜合多名銀行界、企業界人士觀點發現,今年蘇南地區的全國百強縣如常熟、吳江、張家港、江陰、宜興、金壇等,普遍感受到很大的壓力,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壓力。
一些傳統行業在過剩產能泥潭中掙扎,經濟的出路自然在于新興產業。
事實上,近些年來,江蘇尤其是蘇南地區為培育新興產業付出了很多努力,在很多領域也已經有頗有成效。
大小企業捉襟見肘
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正感受到經濟下行的肅殺之氣。
與以前經濟不景氣之時多是中小企業率先倒閉不同,今年以來,倒閉的不只是中小企業,其中有不少大型企業乃至行業龍頭。
在江蘇張家港,本報此前曾經報道玻璃產業巨頭、中國最大的浮法玻璃企業之一華爾潤集團陷入困境,已經有過億資產被銀行查封。
在中小企業密集的常熟、吳江,今年以來已經發生多起老板跑路事件。吳江是紡織行業重鎮,在紡織行業產能過剩的淘汰周期,吳江自然首當其沖。作為高級經濟形態的產業集群也遭遇到沖擊。
江蘇宜興是全球電線電纜行業的產業集群地。不久前,有30年歷史的老牌企業宜興八達電纜廠被中國銀行無錫分行申請查封、扣壓、凍結資產。
在電動工具產業和建筑業集群地、全國百強縣江蘇啟東,一家國有銀行江蘇分行風險事業部的人士向本報記者確認,當地一家知名電動工具企業資金鏈已經斷裂。
其他諸多電動工具企業也在利潤平衡線上苦苦掙扎。當地互聯互保的多米諾骨牌,面臨著倒下的潛在危險。此外,還有企業本身運轉正常,但因被卷入了銀行信貸擔保,受到不能正常還款的企業牽連而倒下。
不只是民營企業,大型國有企業也遭遇產能過剩淘汰周期的襲擊。江蘇鎮江,江蘇鹽化集團的化工平臺此前已經停產,銀行蜂擁追債,這一投資數十億元的項目,正在等待最后的清算。
“以前是鋼貿、光伏,后來是中小企業,今年情況跟以前不同,不管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遍地開花’,不斷地往外冒,我從業十幾年以來,處理壞賬的壓力從來沒有這么大。”江蘇一位大型國有銀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壞賬壓力
蘇州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當地民間投資691.7億元,僅增長0.9%,同比回落11.1個百分點。同期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僅增長1.2%,同比回落2.9個百分點。企業用工成本持續上漲,融資貸款成本居高不下,在綜合成本上升與市場價格下降的雙重擠壓下,企業經營效益出現下滑。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增長3.1%,利潤下降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14.7%。
從產業看,基礎化工、鋼鐵等多個行業產能過剩。一季度該市支柱行業增速放緩,六大支柱行業產值同比增長0.3%,其中紡織、化纖、冶金等行業產值分別下降0.9%、10%、2.3%。
去年6月,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周學東曾對外透露,1~5月,全國新增不良貸款中江蘇占了40%左右,江蘇部分地區、部分領域不良貸款上升加快。
鋼貿、光伏和造船行業的問題在2012年集中迸發,這些產業的重鎮江蘇就是從當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不良貸款上升的。一份數據顯示,僅蘇州地區,截至銀行開始收縮鋼貿貸款的2012年年中,銀行對轄區40多家鋼材市場收縮貸款余額(包括貸款和承兌)近200億元。
上述國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江蘇2014年的情況目前尚不好說,但是自從2013年開始蘇南經濟模式的信貸危機已經集中體現出來。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投行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由于企業普遍不景氣,銀行現在仍然繼續青睞政府融資平臺和政府有關的項目。
“涉房、涉融、涉政”
浦發銀行蘇州分行副行長詹定國對本報記者分析,考察今年以來陷入困境的企業,七成以上“涉房、涉融、涉政”。所謂涉房是指房地產及其關聯產業,涉融是參與民間借貸,涉政(策)指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經濟刺激政策和地方政府引導所產生的過剩產能。
而本次企業困境爆發,正是由于民間借貸清算、房地產和過剩產能淘汰三者的疊加共振。
“民營企業的治理結構往往不完善,投資決策隨意性很強,為了短期利益,通常會不專注于主營業務。根源上說,便是缺乏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說明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以及市場經濟,都還不夠成熟。”詹定國說。
由于民營企業之間往往有廣泛的互聯互保,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將引發連帶債務危機、拖垮健康的企業,后果十分嚴重。
江蘇沿海某百強縣一位銀行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當地的產業集群今年形勢嚴峻,企業之間相互連帶擔保,風聲鶴唳。
上述人士對記者透露,其中一家業內頗有知名度的企業,近年來到山東去開發房地產,鎩羽而歸,連帶主營業務受損,現在資金鏈已經斷裂,上億銀行資金無法歸還。
當事企業老板已經破罐子破摔,連電話都不接了。但當地政府深恐多米諾骨牌倒下,正在極力協調銀行,不要擠兌該企業的抵押資產,并派出人手,積極幫企業處理爛攤子。
探尋轉型升級之路
詹定國認為,此前30年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經接近尾聲。隨后的經濟必須要靠新的價值創造。扶持新興產業,需要長期投入。他舉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為例,該園經歷了很多年的培育過程,但是具有內在的健康生命力。產業升級也需要創新精神和相應的制度支撐,長期看需要從教育體系和行政服務體系著手進行改革、優化。
“創新靠智力,中國的主流工業模式是把農民放在流水線上而已。但工業創新升級只有靠教育才能解決,這是十年二十年長周期的事情,只有優秀的教育體系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人,需要對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他說。
只是從體量上來說,目前蘇南新興產業的體量尚不足以與傳統產業抗衡。未來幾年,是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坐蹺蹺板”的關鍵時期。
仍然以蘇州為例,新興產業增速超過傳統產業,因而在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增大。2014年一季度該市新興產業完成投資267.2億元,增長14.9%,高于全社會投資5.9個百分點,同期新興產業實現產值3224億元,同比增長6.3%,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5.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46.4%,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1~2月制造業新興產業實現利潤、利稅同比分別增長14%、12.5%,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利稅增幅15.2和9.4個百分點。(《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