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提要”
20世紀 5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其中,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繪制了在當前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吹響了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加速前進的進軍號,指明了“深化改革”的內容是“全面的”,因而,60條決定涉及政府職能、財稅體制、城鄉發展一體化、構建開放型經濟等諸多方面,但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有人把經濟體制改革稱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這個比喻是貼切的。
毛澤東對市場經濟的初步探索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建設社會主義應當實行什么樣的經濟體制的問題,擺在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面前。事實表明,20世紀5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能在整個國民經濟實力非常弱小的條件下,在不長的時期內,就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進而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同計劃經濟體制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同時,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相當嚴重: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壓抑了企業和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本來應該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等著作中,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進行反思,其后又著力糾正大躍進的錯誤。因此,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對我國的經濟體制提出了一系列在今天看來仍然很有價值的看法。其一,只要有不同的所有制存在,商品生產就要存在的觀點。毛澤東明確指出,只要存在著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商品生產就是不可避免的。其二,價值規律是偉大學校的觀點。毛澤東說:“價值法則是一個偉大的學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會我們的幾千萬干部和幾萬萬人民,才有可能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否則一切都不可能。”其三,商品生產不等于資本主義的觀點。毛澤東認為,商品生產的性質要看它與什么經濟相聯系,與資本主義經濟相聯系,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與社會主義經濟相聯系,就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其四,統籌全局,兼顧各方。毛澤東講到“國家和工廠,國家和工人,工廠和工人,國家和合作社,國家和農民,合作社和農民,都必須兼顧,不能只顧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