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201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人們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如何開局的關注逐漸升溫。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稿。
專家指出,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難點,是如何找到通脹、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這幾個變量中的相互平衡。此外,針對“十二五”期間的改革,專家認為應強調改革的“頂層設計”,認清改革的目標。
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昨日會議明確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極其復雜。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同時會議強調,今年要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經濟的走勢的確越來越復雜。”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時,中國經濟雖然面臨增長難度大的形勢,但是目標相對單純,就是要穩定住經濟;去年則是個轉折年,宏觀經濟政策一方面要防止二次探底,另一方面要控制住通貨膨脹預期;今年經濟走勢中的矛盾更加突出,物價的形勢更為復雜。
去年CPI在連續5個月的上漲后,于11月份達到5.1%的高點,12月份雖然略回落至4.6%,但是今年1月份,CPI重拾漲勢,同比上漲4.9%。
“從國際方面來看,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逐漸復蘇,這對我國經濟是利好的消息。但另一方面看,發達國家物價上漲速度也非常快,給我國物價帶來壓力。也就是說全球為了應對經濟所采取的措施的負面效果,逐漸開始顯現。”范劍平告訴記者。
事實上,類似的經濟所表現出來的“兩面性”越來越明顯。范劍平說,今年的通脹既有需求拉動,也存在著成本推動。
他指出,從去年以來,勞動力價格上漲非常明顯。而在現階段,提高老百姓的收入狀況,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因為如果老百姓收入增長不提高,國內消費很難增長,內外失衡、投資消費失衡,甚至老百姓與企業、國家三者之間的分配等改革都無法解決。
而經濟決策中的難點是,“過去中國的通脹主要集中表現在需求拉動型,過去國家應對貨幣性的通脹有很多經驗,但對于成本推動型的通脹是缺乏經驗的。”
此外,民生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郝大明也指出,不僅僅是物價,今年房地產調控也是考驗政策藝術的關鍵領域。“如果政府對房地產價格管理較輕,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資產泡沫,引發更嚴重的問題。但如果政府將房價壓得很低,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都會放緩,將會影響到宏觀經濟的增長。”
“十二五”應更關注改革
不深化改革,就可能貽誤重要戰略機遇期,喪失已有的發展成果。今后5年,正是改革的攻堅時期,站在開局之年,改革究竟如何再發力?
去年中共中央發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經濟結構調整、收入分配改革、財政體制改革等最為市場關注的改革都有所涉及。
昨日會議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要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使我國綜合國力有更大提升、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國家面貌發生更大變化。
范劍平告訴記者,在每年全國“兩會”前,國家都會召開省部級干部研討班。今年研討班的主題是“經濟管理”,說明國家已經認識到,雖然過去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狀得到了改善,但未來的發展中,應該將社會發展放到更為重要的位置。
而對于改革的路徑,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上表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動力就是改革,但現在的改革缺乏頂層設計,即改革都是在討論具體哪項改革要進行,而沒有明確通過改革將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這樣就等于是在用“舊體制”來推動新目標,使得改革很難推進。
“改革已經進行了30多年,由易到難推進到如今,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又必須取得實質性突破。”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聶高民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認為。
會議全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21日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和審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稿。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這些成就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展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極大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激勵我們在新的征程上繼續奮勇前進。5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認真履行職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會議對“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的“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戰略重點、重大舉措等進行了討論研究。會議認為,“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綱要,對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會議強調,“十二五”時期,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要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使我國綜合國力有更大提升、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國家面貌發生更大變化。
會議要求,在“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和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討論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以利于切實把規劃綱要制定好、實施好。
會議強調,2011年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極其復雜。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努力做好今年各項工作,為“十二五”時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要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全黨全國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勇敢面對各種挑戰,開拓進取,團結奮斗,扎實工作,努力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