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貨運改革是繼鐵路機構改革后,鐵路運輸全面走向市場的又一項重大舉措。每一名鐵路職工都應該從思想和行動上為順利推進貨運改革建言獻策、貢獻力量,推動貨運改革早見成效、期到必成。
正確認識貨運改革是鐵路運輸全面走向市場的必然結果。貨運改革是鐵路運輸服務企業、鐵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實現鐵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提高鐵路運輸收入和職工收入的有效途徑。貨運改革要實現“四個轉變”,必須轉變思想觀念。要正確認識以往貨運體制中存在的計劃性、指令性等弊病,改變“鐵老大”思想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不良風氣,全面樹立市場意識、顧客意識、服務意識。
隨著公路、水運、航空等運輸業的全面發展,鐵路的運輸效率、服務質量等受到空前挑戰,不僅喪失了大宗貨物市場占有率等優勢,而且在“白貨”運輸上受到很大挑戰。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鐵路積極適應市場,以方便貨主為核心推進貨運改革,實行“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一口價”收費,推動鐵路貨運向現代物流轉變,體現了市場規律對運輸服務業的根本要求,也是鐵路適應新形勢的必然選擇。
貨運改革與每一名鐵路職工息息相關。各級組織單位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教育和引導干部職工充分認識貨運改革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認清干部職工在推進貨運改革中肩負的責任。
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做貨運改革的宣傳員,帶頭向職工講明貨運改革的現實和長遠意義。貨運改革的成敗關系到每一名干部職工的切身利益,要增強干部職工的大局意識,克服“事不關己”思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國鐵路總公司和西安鐵路局、局黨委的部署要求上來,為確保改革順利實施奠定思想基礎。
為貨運改革提供安全保證是設備管理單位的本職工作。設備管理單位作為“后廠”責任重大。與公路、航空、水運等物流方式相比,鐵路貨運具有安全、高效、運量大的優勢,而其中最有競爭力的優勢就是安全,這是其他物流方式所不能比擬的。作為設備管理部門,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以保證鐵路運輸暢通為本職,為順利實施貨運改革奠定安全基礎。
當前,設備管理單位面臨多種任務的嚴峻考驗。必須嚴格執行基本安全規章制度,強化安全管理,加大現場卡控力度,實現安全秩序平穩,為順利推進貨運改革提供安全保障。必須強化設備檢查整修,提高設備檢修水平,為順利推進貨運改革提供質量保證。必須認真履職盡責,推動各項工作協調有序進行,為貨運改革提供環境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