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前些天,范先生到申通快遞的一家服務網點,要寄一份快遞到無錫。面對這位老客戶,網點負責人蔣蘇在收件后不忘加上一句解釋:“正常情況下明天就能到,但是最近貨物量多,可能會出現延誤。”
送走這位客戶,蔣蘇有點無奈,“‘雙11’的高峰剛剛過去,還沒完全緩過來,又要忙了。”
淘寶“聚劃算”已經在12月3日拉開了大幕,緊隨其后的“雙12”購物狂潮,應該是淘寶在元旦新年前的最后一次大型促銷,“雙12”會不會比“雙11”更瘋狂現在還未可知,但是對各快遞公司來說,這樣的節日總是喜憂參半甚至是愛恨交加。
“雙11”、“聚劃算”的快遞還沒完全消化,“雙12”又來了
12月5日上午10:35,方圓云山詩意小區東大門,韻達快遞的業務員騎著一輛電動車來到保安室,卸下了11件快遞。“11件是比較少的了,下周就‘雙12’了,至少翻倍。”小區物業保安一臉無奈地說,“雙11”期間,六七平方米的保安室每天堆滿了快件,好不容易可以下腳了,又要被堆滿了。
方圓云山詩意小區物業對快遞實行的是自助式送、存、取:桌子上一共有約10本筆記本,每個本子分別屬于韻達、申通、圓通等快遞公司,翻開其中幾本看看,從11月11日開始快遞量明顯增長,一直持續到25日之后才陸續恢復。以申通為例,11月11日之前每天七八件,最多10件,“雙11”之后的半個月每天一直維持在20件左右。
在申通快遞市中心北大街一帶片區網點負責人張華看來,盡管今年的“雙11”大家都提早做了準備,但是,快遞量還是驚人得多,短時間內激增的快件還是有點難以消化。各家快遞公司能做的,就是加班加點地派件、收件。
圓通快遞一家網點的負責人徐先生告訴記者,網點一共就4個快遞員,忙得顧不上來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包括員工的老婆,都上陣幫忙了。平時一天100多票,“雙11”過后的半個月時間里每天近200票。
一次盛大的網絡促銷過后,快遞行業至少需要半個月到二十天的時間來消化網購快件。剛剛忙完“雙11”的快遞公司還處于“疲勞期”,而12月份接踵而來的“聚劃算”和“雙12”對于快遞業無疑又是一個考驗。
業務量大增,人手不夠,可想招人又不敢招,成本太高了
“上個月幫媽媽網購了點東西,12日下單,14日從常州發貨,17日顯示已經到福建沙縣了,離我家只有一百多公里了!又給我寄回常州了!”這是一個網友的真實遭遇,他向常州的賣家購買的貨品,11月14日交由某快遞公司發往福建,由于沙縣當地沒有這家快遞的網點,貨物在常州和福建之間轉了一圈之后,在11月20日又被寄回了賣家所在地常州。賣家只好把這個快遞做退貨處理,重新給這位網友發了一件。
“雙11”期間,有這樣經歷的網友并不少見,平時也偶有快遞錯送或延誤的情況,但沒有這次這么離譜、普遍。說到底,是因為激增的量超過了正常消化能力,人手不夠,但是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不敢招,或者說招不起快遞員。
淘寶從2009年開始搞“雙11”促銷,去年銷量突增,今年更是推向了一個高峰,再加上京東商城、當當網等其他電商的參與和加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按說,倍增的網銷量,有助于提升快遞行業的業績,應該高興才對,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網點的負責人并未表現出欣喜。“太苦了,但是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方圓云山詩意小區保安說,以前韻達送這個區的是個“胖子”,現在這個年輕小伙才送這片區沒幾天。即使反復追問,小伙子也死活不肯透露姓名、以及前任調離的原因,而是還記者一個白眼,“這么辛苦,你說有多少人愿意干這個活?”
一家網點的負責人表示,為了“雙11”期間能夠及時把當天件全都送出去,所有的人從早上忙到晚上近10點,“派一單就那么點錢,快遞員怎么能有積極性。”這家快遞網點在一年的時間內一直沒敢招人,“今年上半年油價那么貴,每天的收入大部分用來付油費了,哪還敢招人。”
江浙滬起步價5元、6元的快遞依然很多,低價惡性競爭的后果,是服務的降低
各家快遞公司江浙滬互寄的快遞,統一報價基本都是10元(1公斤以內的起步價),但是,“江浙滬5元、6元”的快遞費在網店中很普遍。
一家快遞網點的負責人表示,快遞員每天大部分是在送件,但派一個單才1塊錢,收入主要靠收件,5元、6元一單這么低的價格,快遞員肯定沒有積極性,“但是客戶會說,那么多家快遞公司的,你們嫌便宜不做其他的會做。”
今年上半年油價處在高位的時候,快遞和物流行業曾經放出風表示要漲價,但是五一過后全都按兵不動。一家網點的負責人指著墻上的價格表說,“誰也不敢先漲,2011年漲過后到現在沒有再漲過,再漲就跟順豐一樣了。”
而順豐卻是“貴得有理由”,所擁有的全貨機在民營企業中最多。在“雙11”這樣的網絡購物狂歡中,很多快遞公司的航空件都要排隊等待客機腹艙,沒有自己的貨機就只能等排隊,所以很多件都慢下來了,造成延誤,引發賣家和買家的不滿。
行業的惡性競爭或許是快遞業發展中的一個頑疾,除順豐外,其他幾家快遞公司是不敢輕易漲價的。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加入網購的大軍越來越多,網店店主和買家都希望快遞費用便宜點,但是油料、人工、場地租金等成本上升卻是明擺著的事實。某網點負責人表示,“成本一直在上升,客戶對服務的要求又高,公司的罰款太多,我們網點夾在中間兩頭受氣。客戶一個投訴,不管對錯都要罰;當天的件沒送完也要罰,一天才掙多少錢,根本經不住罰。”
而在近期,快遞行業頻頻爆出的新聞,幾乎都是負面。上海圓通速遞有限公司、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上海匯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啟昊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違規托運,嚴重影響飛行安全,決定注銷其二類航空貨運代理資質,并請各航空公司終止與該公司合作,不承運其攬收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