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泰國國內機場接待乘坐廉價航空公司航班的旅客總數為2030萬人次,同比增長15.3%。2013年,泰國國內乘坐廉價航班的旅客將達到2300萬至24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至18%。隨著東南亞和亞太旅游業的持續發展,以及東盟互聯互通的發展,東盟地區廉價航空業可望繼續快速發展,2015年東盟地區乘坐廉價航空旅客的人數在航空旅客總數中的比例將上升至35%。
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指出,在當前全球航空業景氣低迷的時期,低成本航空在保持最基本服務水平的前提下,提供了極其低廉的航空票價,受到了旅客的廣泛青睞。與此同時,不斷地從管理、運營等方面對成本進行壓縮削減,使得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目前情況下仍有利可圖。全球航空業低成本運營趨勢愈演愈烈。
行業危機時期,也是行業變革的時期。受金融危機以及國際油價波動愈發激烈的影響,全球航空業步入了發展的困境期,航空業變革也從此拉開。兼并重組風起云涌,航空聯盟此起彼伏,特別是低成本航空席卷全球,格外引人注目,規模不斷的發展壯大,在短程航線上幾乎已經可以與樞紐網絡航空公司抗衡。低成本航空占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5%以上,在東南亞這個比例更高達33%。
順應國際潮流,各國各家航空公司紛紛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以搶占市場份額。亞航、捷星航空加快東南亞低成本航空市場布局,不斷開辟航線航班。日航、全日空也開始轉變經營戰略,成立合資公司加速進軍低成本航空業,試圖搶占市場份額。國內航空業加快進軍低成本航空市場,春秋航空不斷地開辟更多的國內外短程航線,東航與澳洲航空合資成立低成本航空公司等。
申正遠認為,全球航空業的發展仍以樞紐網絡航空為主,但低成本航空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未來網絡航空與低成本航空有深入合作的可能。低成本的定位讓廉價航空牢牢把握了短程航線市場,樞紐網絡航空發展短程航線市場可以與之合作,增加中轉旅客,提升運輸量,進而提升收益。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相比低成本航空在國際上的發展一片向好,國內低成本航空卻有點兒動力不足,只有春秋航空苦苦支撐。我國只有變革監管體制,轉變管理與運營思維,將航空業向大眾化發展,國內低成本航空的市場潛力才能被釋放,國內低成本航空的“春天”才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