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人民幣正在向著國際儲備貨幣大步邁進。
近日德意志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七大儲備貨幣,在全球儲備中占比為1.59%;盡管比例很少,但部分央行開始配置人民幣資產的熱情充分顯示了人民幣儲備貨幣地位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
日前,工商銀行在境外發行美元、歐元、人民幣三個幣種的優先股獲得國際機構投資者的踴躍認購。擔任此次發行四大主承之一的瑞銀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克非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亞洲央行(除中國人民銀行之外)認購的人民幣優先股達到21%,其他幣種占比更高,表明人民幣在亞洲央行中作為儲備貨幣的認可度正在進一步提升。
亞洲央行踴躍認購人民幣優先股
“這種情況以前從來沒有過,這次亞洲央行如此踴躍認購具有里程碑意義。”李克非向記者表示。
李克非所言的“踴躍認購”的標的是工商銀行日前在境外發行的56.6億美元的優先股中,人民幣計價的部分為120億元,占比三分之一,美元計價的部分約為29.4億美元,剩余為歐元計價部分,約6000萬歐元。
數據顯示,三個幣種的產品都獲得了踴躍認購,平均認購倍數為4.9,其中人民幣優先股的認購倍數為2.6。
其中令李克非非常詫異的是,亞洲國家央行的認購熱情頗高。數據另外顯示,亞洲央行認購的工商銀行美元優先股占全部美元優先股的比例為18%,歐元更高,占比高達40%。
李克非認為,亞洲央行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熱情顯示了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功能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央行所接受;同時他還表示,這些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并非出于人民幣升值前景。
另據德意志銀行提供的數據,目前大約有30個國家的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在其官方儲備中持有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七大儲備貨幣。
分析人士指出,一國貨幣真正走向國際化的標志就是其國際儲備貨幣功能的發揮,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本幣如果是儲備貨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該國應對危機的主動性,2008年從金融危機中強勁復蘇的美國和當前在危機中掙扎中的俄羅斯便是一對活生生的案例。
國際投行瞄準人民幣產品
此次人民幣優先股受到廣泛追捧是工商銀行主承們始料未及的。
據李克非介紹:“當時工商銀行決定在全部優先股中發行120億元的人民幣優先股時,投行普遍覺得壓力很大,擔心募集不滿或者是成本太高。”
上述擔心并非多慮,從已經發行的人民幣點心債券來看,最大規模的非主權或準主權評級的企業單筆發行從來沒有超過30億元的規模。
據李克非介紹,截止到12月17日的數據,工商銀行的人民幣優先股交易的利率水平為5.8%,低于發行定價6%,與其他幣種走勢相同,顯示投資者對這款人民幣產品的持有熱情仍然很高。
但海外投資者對工商銀行人民幣優先股的踴躍認購和持續的熱情開始讓李克非看到離岸人民幣產品市場的巨大前景。
瑞銀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境外離岸人民幣固定收益產品存量約為7800億元,而同期的海外人民幣存量高達2.6萬億。
按李克非的說法,盡管海外人民幣看起來存量很大,但更多是個流量概念,由于境內外利差以及海外人民幣投資標的有限等種種原因,大部分海外留存的人民幣都是短期留存,短期內還是流回境內。
“這次工行人民幣優先股的踴躍認購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市場的巨大前景,境外人民幣計價產品正在將境外短期的人民幣流量轉變為循環、續存的存量人民幣。”李克非表示。
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推進,這個產品市場將進一步持續擴容。
根據德銀的預測數據,2015年,人民幣跨境結算規模將繼續大幅增長,結算量將高達7萬億,比2014年增長17%;其中人民幣海外存量將從現在的2.6萬億進一步增長到3.25萬億,海外人民幣持有者對人民幣產品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
“2015年人民幣計價的固定收益產品的新增凈發行量大概會達到2500億元,80%的量將在人民幣現券市場。”德銀的人民幣研究報告指出。
另有一家專注于中國企業海外發債的國際大型投行承銷人士也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大型跨國投行之間在離岸市場上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多數投行已經看到了這個市場未來的前景,盡管短期內不可能像美元,甚至達不到歐元的容量,但人民幣離岸市場擴容的速度是任何一個幣種都無法企及的,沒有人可以不關注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