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見習記者 單美琪 記者 朱丹丹 北京報道
來源:華夏時報
十年已往,人民幣國際化之路雖曲折幽長,但在不斷加速推進的過程中,國際化的路徑也逐漸清晰,甚至愈發寬廣。
數據顯示,從2009年底到2018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從0.02%增長到2.95%,幾乎翻了147.5倍。但與美元同比相差17.6倍,與歐元相差8.7倍。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9》數據顯示,國際貿易的人民幣結算份額為2.05%;在國際金融交易中,人民幣計價的綜合占比為4.90%;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資產中,人民幣占比為1.89%。
另據SWIFT官方數據表明,人民幣位列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近日,《華夏時報》記者在SWIFT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SWIFT正式在北京成立其全資中國法人機構。業界認為此舉是SWIFT中國戰略中的重要里程碑,這是SWIFT在全球范圍內繼美元、歐元之后,接受的第三個國際貨幣。全資子公司的成立有利于支持人民幣更廣泛的國際使用。
SWIFT全資子公司設立將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8月6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 SCRL)正式在北京成立其全資中國法人機構。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楊秀玲在該新聞發布會上表示,SWIFT在北京設立全資中國法人機構是北京率先引領金融業擴大開放的成功實踐。這不僅將創造更多商業合作機會,也將為國家金融業的開放積累更多的制度性的改革經驗。
“北京市和SWIFT將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支持在京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國際化發展,我們也將在搭建國際交流平臺等方面深化合作。”楊秀玲說,“北京市政府也期待這些合作能夠早日開花和結果。希望通過SWIFT,讓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更多地關注中國,關注北京,參與到蓬勃發展的中國金融業市場中來。”
發布會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表示非常高興以及歡迎SWIFT中國全資子公司落地北京。他指出,新的全資中國法人機構落地后,SWIFT將能夠為中國金融社群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服務。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具有獨特的地位,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將會竭盡全力幫助和支持新公司在北京的發展。我們相信充分利用SWIFT的廣覆蓋優勢及新公司設立帶來的契機,SWIFT將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及中國經濟國際化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霍學文如是說道。
作為一家全球性同業合作組織,SWIFT是世界領先的安全金融報文傳送服務機構。SWIFT為社群提供報文傳送平臺和通信標準,并在連接、集成、身份識別、數據分析和合規等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全資中國法人機構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將能夠實現對商務合同適用中國法律,并以人民幣來計價和支付。
資料顯示,SWIFT的報文傳送平臺、產品和服務對接了全球超過11000家銀行、證券機構、市場基礎設施和企業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SWIFT 不為客戶持有基金或管理賬戶,而是幫助全球用戶社區通過可靠途徑,安全開展通訊并交換標準化金融報文,從而支持全球和本地市場的金融交流,并助力國際貿易和商業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SWIFT以代表處的形式根植中國已有35年,一直致力于通過提供跨境金融報文傳輸服務支持中國與全球金融市場的連接。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即將全面開放,全資子公司的成立是必然的結果,同時也代表SWIFT全球業務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SWIFT亞太及歐非中東區首席執行官何亞倫(Alain Raes)提到,SWIFT之所以選擇北京,是因為看中了北京市的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北京金融環境的開放性、包容性和高效的行政處理能力,同樣讓SWIFT團隊印象深刻。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國際化,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正在積極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互動與合作,在此過程中,與全球市場的連接舉足輕重。
“全資中國法人機構的設立進一步彰顯了SWIFT作為一個全球合作組織致力于提供更加無縫、優質的服務支持中國用戶持續發展的承諾。”何亞倫強調說,“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現有的SWIFT基礎設施可以被復用以更好地支持中國經濟發展。”
“SWIFT在北京設立全資中國法人機構是人民銀行統籌管理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一步,也彰顯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發布會上說道。
他還表示,希望SWIFT在央行的統籌框架下,積極回應中國用戶需求,不斷提高本地化、合規化服務水平,也祝愿SWIFT全資中國法人機構在未來取得更好的發展。
SWIFT對中國市場有長期和明確的戰略承諾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SWIFT就已經進入中國并服務國內金融行業,通過提供跨境金融報文傳輸服務,SWIFT長久以來一直支持中國與海外市場的連接。
2016年,SWIFT推出GPI(全球支付創新)的產品,大大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今年1月16日,SWIFT與跨境清算公司(CIPS運營機構)簽署了合作意向書,以進一步深化雙方在跨境支付業務發展方面的合作。
SWIFT與跨境清算公司的合作主要聚焦于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時的信息傳遞,SWIFT將借助自身的全球網絡優勢,幫助CIPS的參與行進行資金的信息溝通。據統計,截至2019年7月,SWIFT在中國已有近600家用戶,用戶類型包括金融基礎設施、銀行、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及企業用戶。
SWIFT中國區總裁黃美倫表示,全資中國法人機構的設立將翻開SWIFT在華發展嶄新的一頁。她期望SWIFT能與更多在華的金融機構展開更緊密的合作,一起為全球金融業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一起與北京領跑全球的金融創新。
另一方面,SWIFT對于中國市場亦有著長期、明確的戰略承諾。
針對SWIFT中國業務的戰略重點,黃美倫指出,一是提供金融基礎設施和機構的互聯互通,連接更多的用戶以支持中資機構走出去;二是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以更好地支持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
她進一步補充道,事實上,SWIFT從2009年開始就已經開始通過發布“月度人民幣追蹤報告”的形式為中國和全球市場提供關于人民幣國際使用進展的數據和信息;三是與會員、監管機構在金融創新、合規、反洗錢及網絡安全等方面保持密切的溝通與合作,不斷促進人民幣業務的標準化。
“SWIFT中國法人機構在北京的順利落戶,充分體現了北京市金融管理中心定位,以及北京金融環境的開放性、包容性和高效的行政處理能力。”黃美倫說,“SWIFT期待著與北京市政府長期合作,持續為SWIFT在中國的用戶社群提供更優化的客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