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2016年是匯改后的第一個完整年,也是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壓力下的第一個整年,分析這一整年的國際收支新變化,將對我們理解貶值預期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應習文 作者供職于民生銀行研究院 央行觀察專欄作家 國家外匯管理局于2月8日公布了我國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其中四季度為初步數)。其中包含了很多“魔鬼細節”。 據外管局: 自2015年起,中國國際收支出現新變化,從長期以來的基本“雙順差”轉為“一順一逆”,即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 直接影響就是外匯儲備由漲轉跌: 2010年至2014年,外匯儲備的分別增加 31,683億元、25,035億元、6,221 億元、26,830億元、7,273億元。其中關鍵的節點是2014年6月,這個月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歷史峰值39,932.13萬億美元,隨后轉跌。 2015年,外匯儲備資產減少21537億元人民幣。這一年央行實行了811匯改,人民幣從6.2開始了跳貶之路。 2016年,外匯儲備資產減少10232億元人民幣。這一年人民幣匯率差點破7,官方動用大量外匯儲備保匯率。 不難看出,隨著外儲的轉跌,人民幣匯率也到了歷史性的拐點。 接下來對比2015年和2016年四季度以及全年數據: 由于中國經常項目下是可兌換而資本項目下無法自由兌換,所以資本賬戶這項我們基本可以忽略。 在分析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對應關系: 經常項目差額=貨物差額+服務差額+收益差額+經常轉移差額 資本和金融項目差額=資本項目差額+金融項目差額 金融項目差額=直接投資差額+證券投資差額+其他投資差額 儲備資產變動差額=貨幣黃金差額+特別提款權差額+外匯儲備差額+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差額+其他債權差額 凈誤差與遺漏差額=-(經常賬戶差額+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儲備資產差額) 大家可以看到,雖然去年我們經常項目下的貿易順差達到2104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達到4903億美元,儲備資產損失達到4436億美元。 這中間是什么關系呢,要從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三大塊說起,這個表分為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凈誤差與遺漏。 對應關系是: 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凈誤差與遺漏) 算下2016年的數據: 2104=-(-470-1633) 注:凈誤差與遺漏是為了平衡這個表中的借貸方。一般來說這個數值不超過當年進出口總值的5%即為合理區間,中國去年是4.59%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這一項,逆差高達4903億美元,可以說,在中國如此高的貿易順差下,外匯儲備還大跌,罪魁禍首就是這一項。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金融衍生工具和其他投資。說白了,這部分錢都拿去投資到國外去了,形式是多樣的,可能是直接對外投資,也可能是投資了境外的保險股票債券等。說白了,這就是資本外流。算上凈誤差與遺漏,跑出去的錢可能更多(下文會提到)。 四季度儲備資產減少大概占了全年的三分之一(季度的數據是平衡的,經常賬戶=資本與金融賬戶),不可否認的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日益成為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的主力。 如果不考慮誤差與遺漏,那么經常賬戶與資本和金融賬戶必然相等,而符號相反。也就是說,只要經常項目是順差,那么資本和金融賬戶必然是逆差,經常賬戶順差越大,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也越大。 我們把目光轉到外管局的2015年的官方解釋: 以往年份,經常項目大幅順差,我國是通過儲備資產增加也就是儲備資產對外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出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2015年這種情況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往儲備資產大幅增加形成的資本流出轉變為由其他民間部門的對外凈資產大幅增加而形成的資本流出。 民間部門對外凈資產的增加,絕大部分是生產性的,例如對外直接投資,是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積極結果。理論和實踐都表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民間部門在全球范圍內配置生產和金融資源將是一個趨勢。 這個意思是,不要慌,資本外逃了,可是歸根結底還是中國人的錢,等國內經濟情況轉好,還會再回來。 比較良心的是,當年外管局還預測了2016年的走勢: 預計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狀況將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順差。一方面,貨物貿易維持順差。另一方面,服務貿易等項目將繼續呈現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預計持續逆差,不同項目的跨境資本流動將呈現有進有出的局面。 那么外管局預測得準不準? 準! 看外管局2016年的解讀: 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繼續呈現“一順一逆”,即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 提到了“經常賬戶仍保持順差,占GDP的比例為1.9%”,經過計算,2015年這一數據為2.65%,難怪不提對比上一年。 澄清“有些市場機構在衡量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狀況時,使用的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差額和凈誤差與遺漏之和。”什么意思呢,按照這種口徑計算資本外逃的話,那么這一規模將是4903+1633=6536億美元,換一個公式,即實際資本外逃規模=貿易順差+儲備資產變動額,也就是說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其實代表的是凈流出值,它等于實際流出值(6536億美元)扣除貿易順差(資金流入值)。舉個例子,你一年吃喝玩樂花了6萬(流出值),但是你偷偷打工掙到了2萬(流入值即貿易順差),你回去告訴你媽你今年花了4萬(凈流出值),其實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花了多少。這個說法不一定準確,但是可以幫助理解。 外管局的意思是,這么解讀是不對的,凈誤差與遺漏產生的原因多樣,其既有可能源于經常賬戶統計誤差,也可能源于資本和金融賬戶統計誤差,因此不宜簡單將其與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加總來衡量一國跨境資本流動情況。 末尾,外管局照例要預測下2017年的數據: 總體上看,預計2017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狀況仍將保持基本均衡,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這個總基調完全沒有變化。再接著看: 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順差。首先,貨物貿易將持續呈現順差。其次,服務貿易逆差增速可能繼續放緩。第三,投資收益收入將逐步增加。資本和金融賬戶預計繼續呈現逆差,但逆差規模會有所收窄。從未來形勢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將朝著均衡收斂。 這里提到了投資收益,這是之前沒有的新提法,此外還有“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將朝著均衡收斂”的提法,這也是首次,結合1月份外匯儲備的縮量下跌,可以判斷,外管局暗示2017年資本外流壓力將會減緩。 另:在2015年“811匯改”后,人民幣先后經歷了四次貶值,累計幅度超過10%,其中,在2016年貶值幅度達6.6%。因此,2016年是匯改后的第一個完整年,也是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壓力下的第一個整年,分析這一整年的國際收支新變化,將對我們理解貶值預期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一、貶值預期下經常賬戶的新變化 經常賬戶主要有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組成。多年來我國一直保持著貨物貿易順差和服務貿易逆差的格局,而初次和二次收入項與貨物與服務項相比則要小一個數量級。2016年全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10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852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423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63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62億美元。 (一)貨物貿易順差較2015年減小,主要源于“衰退型順差”效應減弱,進口、出口價格走勢不同,以及內外需走勢分化 2016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4852億美元,較2015年的歷史高位下降14%。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解讀為“仍顯著高于2014年度及以前各年度水平,顯示我國對外貿易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我們認為,2015年之所以出現貨物貿易的峰值,在于內需趨弱而進口急速下滑造成的“衰退型順差”,2015年全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貨物借方(相當于貨物進口)下降了12.9%。而2016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周期性回暖和進口貨物價格的回升,進口出現了明顯的復蘇,全年貨物借方同比僅下降4.6%,這與海關總署的進口數據也基本吻合。理論上說,匯率貶值會導致外國商品價格升高從而降低進口需求,但從實際情況看,這種效應不及內需增長帶來的進口復蘇效應強。 再從貨物出口看,2016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貨物貸方(相當于貨物出口)同比下降了7.2%,而2015年同比降幅為4.5%,這與海關總署的出口數據也基本吻合。為什么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反而導致2016年的貨物出口形勢不及2015年呢?一是價格因素的影響,2015年我國出口價格總指數同比下降了0.9%,而2016年則同比下降了3%,因此在剔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出口增速兩年相差不多;二是全球需求下降的影響,2016年是近6年來全球經濟增長最慢的一年,對我國出口的負面影響要高于2015年;三是從季度走勢來看,我國出口已經開始回暖,2016年我國一至四季度的貨物貸方同比增速依次為-12%、-6.2%、-5.8%和-5.2%,好轉趨勢明顯,應與人民幣貶值的效應有關。 結合進出口兩方面看,經過一年的匯率貶值,我國貨物貿易順差反而有所下降,其原因與衰退型順差效應減弱,進口、出口貨物價格走勢不同,內外需走勢分化有關。 (二)服務貿易逆差擴大,旅行與留學增長是主要原因 2016年我國經常項下的服務貿易逆差2423億美元,較2015年逆差擴大了33%,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解讀為“主要是旅行項下逆差增長,反映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提高,更多國人走出國門旅游、留學,享受全球化及相關政策不斷開放帶來的便利。”從具體數量上看,2016年旅行項下造成的逆差為2231億元,達到服務貿易逆差的92%,確實是最主要原因。其中借方(即中國居民外出旅行)形成流出3412億美元,同比增長16.8%,而貸方(外國居民赴中國旅行)形成流入1182億美元,同比僅增長3.6%。 理論上看,人民幣貶值將增加居民到國外旅行消費的價格,從而降低需求。可表面上看,人民幣貶值似乎并未起到抑制旅行逆差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近年來居民出國旅行增多的更重要原因是實際收入的增長和購買力的增強,這一點顯著抵消了匯率貶值的影響;二是國民出國旅游仍處在需求受制于供給的狀態,因此供給的增加是需求釋放的主要原因。從這兩點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解釋還是非常到位的。不過從邊際看,2016年旅行項借方(中國居民外出旅行的資金流出)的增速已經較2015年的24.6%有所下降,未來增長將趨于穩定。 (三)初次收入逆差小幅減小,源于對外投資收入增長 2016年我國初次收入逆差263億美元,逆差規模較2015年減小191億美元。初次收入主要分為雇員報酬和投資收益兩塊,但在國家外匯匯管理局公布的初步數中,四季度細項并未公布。但由于雇員報酬每個季度波動較小,可以大致推測出四季度的數據,因此我們估算2016年雇員收入順差在210億美元左右,較2015年274億美元的順差規模略有減小,而投資收益逆差預計在473億美元,較2015年734億美元逆差有明顯減小,從前三季度的趨勢來看,主要源于中國企業在海外收入資產規模的擴大,使得利潤收入有所增加。 二、貶值預期下金融賬戶的主要變化 (一)剔除凈誤差與遺漏后,全年非儲備性質的金融項下逆差應小于2015年 2016年我國非儲備下的金融賬戶逆差(含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達4903億美元,較2015年4856億元有所擴大。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解釋為“如果剔除2016年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影響的話,則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水平還將進一步下降,我們認為其將大大低于2015年4856億美元的逆差水平。” 對于凈誤差與遺漏,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解釋為“有些市場機構在衡量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狀況時,使用的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差額和凈誤差與遺漏之和。實際上,凈誤差與遺漏產生的原因多樣,其既有可能源于經常賬戶統計誤差,也可能源于資本和金融賬戶統計誤差,因此不宜簡單將其與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加總來衡量一國跨境資本流動情況”。我們發現,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凈誤差與遺漏”項保持高位,已由2008年的188億美元的順差,提升到2015年1882億美元的逆差,其規模以難以忽略。但由于無法鑒別凈誤差與遺漏的性質和來源,只能采用同口徑比較的方法(即歷年均不考慮凈誤差與遺漏)。我們從外匯管理局新聞稿的字里行間中推測(如何推測下文有介紹),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大約在逆差1000億美元左右。將其剔除后,全年的金融項下逆差應大約在3900億美元左右,確實如外匯管理局所稱,“大大低于”2015年的逆差4856億美元。當然,由此推測的結果是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較前三季度單季平均增加規模擴大了近一倍,具體原因有待解釋。 (二)直接投資歷史上首次出現年度逆差 2016年我國直接投資逆差585億美元,這是自1982年以來我國直接投資首次出現逆差。從歷史看我國直接投資順差的峰值出現在2011年,當年外國直接投資流入2801億美元,而我國對外投資流出僅為484億美元,全年凈流入(順差)2317億美元。而短短5年后,我國直接投資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2016年外國直接投資流入1527億美元,較2015年下降了38.9%,與2007年的水平相當。作為近十多年來首次出現人民幣貶值預期貫穿全年的2016年,要保持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在一個較高規模確實存在一定難度。而從另一面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則穩步增長,全年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2112億美元,較上年增加了12%。 從理論上看,直接投資由于期限較長,通常短期匯率波動對直接投資的影響應該并不大。然而實際情況是,2015年三季度開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季度數顯著增加(從每個季度300多億美元增加至500多億美元),而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則出現下降。我們認為,中國對外投資的增長即有企業“走出去”大背景的考慮,也有人民幣貶值預期的短期助推;而外國直接投資的突發性下降,可能源于人民幣短期的貶值打破了長期升值的預期,事實上是將旨在賺取人民幣長期升值收益為主的外商直接投資水分擠了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四季度外國直接投資流入有所好轉,當季流入517億美元,由此實現當季直接投資順差172億美元。這表明,隨著水分的擠出和人民幣貶值壓力的釋放,外國直接投資的下滑應不具持續性。 (三)證券投資逆差小幅擴大,但國外對我國的證券投資已由減少轉為增加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初步數中不含四季度證券投資的明細,但其新聞稿表示:“通過QDII、RQDII和港股通等對外證券投資凈增加近1000億美元,多增約30%”,而2015年證券投資的資產項為流入723億,因此我們暫估計2016年證券投資的資產項為-990億美元。同時,新聞稿還表示“來華證券投資凈流入超過300億美元,較上年多增約4倍”,而2015年證券投資的負債項僅為67億美元,由此估計2016年證券投資的負債項約為300億美元。兩項軋平后,我們估計證券投資逆差為690億美元左右,與2015年逆差665億相比,變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對外證券投資近年來隨著居民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一直保持增長,而國外對我國證券投資在“811匯改”后則一度出現減少,但2016年二季度開始恢復為增加,表明資本流入有所改善。 (四)其他投資逆差明顯下降 與證券投資的估算方法一樣,外管局新聞稿中表示:“存貸款和貿易信貸等資產凈增加約3000億美元,多增約1.5倍”;“存貸款、貿易信貸等負債凈流入約400億美元,上年為凈流出3515億美元”。對此,我們推測其它投資項下的逆差為2600億美元左右。(回答上文:我們加總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后,得到金融項逆差約為3900億美元,而官方公布的含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的金融項逆差為4903億美元,我們由此推測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為1000億美元。) 從其他投資細項看(僅有前三季度數),一是貨幣與存款的流出壓力大幅減小。2016年前三季度貨幣與存款項逆差41億美元,而2015年同期為1360億美元,說明我國居民受貶值預期影響換匯的需求正在逐步回歸理性。二是貸款逆差有所縮小。2016年前三季度貸款逆差1077億美元,而2015年同期為1983億美元,尤其是二、三季度連續兩個季度貸款負債項轉正,表明企業貸款去美元化的需求也在下降。三是保險與養老金由逆差轉為順差。2016年前三季度保險與養老金凈流入71億美元,而2015年同期為逆差196億美元。四是貿易信貸逆差縮小。2016年前三季度貿易信貸逆差410億美元,而2015年同期為逆差766億美元。整體來看,2016年前三季度其他投資中的各細項基本呈現出逆差縮小或轉為順差的情況。從四季度總量看,其他投資逆差規模估計為800億美元,也顯著小于2015年四季度的1487億美元。 表:我國2015年以來國際收支平衡表(估算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后) 注1:逆差使用紅色,代表赤字。 注2:資產項目增加會導致赤字增加。負債項目若出現赤字,表明負債項目減少。 注3:外匯管理局初步數據中,二季度的部分細項數據為公布,表中用“/”表示。 注4:斜體字表示預測值,其中,2016年全年及2016年q4這兩列加入了作者自己的估算值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資產管理局,CEIC,以及作者根據外管局新聞稿估算 (五)凈誤差與遺漏逆差顯著擴大,謎團待解 2016年前三季度凈誤差與遺漏為逆差1633億美元,已接近2015年1882億美元的規模,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四季度金融項下逆差中含有較大規模的凈誤差與遺漏,我們在上文中估算為1000億美元左右,那么全年凈誤差與遺漏將達到約2600億美元的逆差,創下歷史新高。這些凈誤差與遺漏中有所少本是金融項下的,應該反映為資本流出,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三、主要結論與未來展望 (一)主要結論 經過2016年全年的人民幣貶值,我國經常賬戶順差并沒有擴大。但這并非人民幣貶值未發揮效用,而是受到來自于經濟周期變動以及經濟結構變化的更大影響。如我國內需的增長與外需的回落使得2015年衰退型順差效應在2016年減弱,以及進口、出口價格的不同走勢都使得貨物貿易順差下降;此外,居民出口旅游與留學的需求仍在趨勢性增長,加大了服務貿易逆差。 而人民幣貶值對金融項的影響則呈現出兩個相反的效應。一方面,在貶值初期,貶值預期會加大資本流出的規模,另一方面,隨著貶值既成事實,貶值壓力的減小又會緩解資本流出。從2016年全年的情況看,我國的資本流出情況已出現好轉跡象,如四季度直接投資轉為順差,以及居民購匯和企業美元負債去化意愿的下降等等。整體看,不考慮凈誤差與遺漏,金融項的逆差較2015年有所減小。 (二)未來我國國際收支將向著一順一逆的平衡方向發展 一是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順差。從貨物貿易看,2017年全球經濟有望復蘇,而從特朗普上任后的行動看,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在降低,剛公布的1月份出口也呈現超預期增長;從服務貿易看,我國居民境外旅游、留學等消費將從爆發式增長期進入成熟增長期,而特朗普的新移民政策可能對我國居民赴美形成一定負面影響,旅游、留學增速有望回落,而我國其他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不斷加強,有助于改善服務業逆差;從收入看,隨著我國海外凈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投資收入有望增加。 二是隨著人民幣貶值壓力的釋放,金融項逆差規模有減小趨勢。從目前看,居民換匯與企業美元負債去化已釋放了一部分壓力,而中國貨幣政策回歸中性也有助于人民幣匯率企穩。從長期看,人民幣匯率勢必會走向寬幅雙向波動,而在人民幣貶值預期減弱后,我國資本流出的主要動力,將回歸居民全球多元化資產配置,以及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兩大主驅動力。同時,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度和成熟度的提升,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最終使得我國金融項逆差規模收窄,與經常項順差基本平衡。
預計2017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格局。
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順差。首先,貨物貿易將持續呈現順差;其次,服務貿易逆差增速可能繼續放緩;再次,投資收益收入將逐步增加。資本和金融賬戶預計繼續呈現逆差,但逆差規模會有所收窄。從未來形勢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將朝著均衡收斂。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 答: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繼續呈現“一順一逆”,即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 一是經常賬戶仍保持順差,占GDP的比例為1.9%。2016年,經常賬戶順差210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852億美元,雖然較2015年的歷史高位下降14%,但仍顯著高于2014年度及以前各年度水平,顯示我國對外貿易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服務貿易逆差2423億美元,增長33%,主要是旅行項下逆差增長,反映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提高,更多國人走出國門旅游、留學,享受全球化及相關政策不斷開放帶來的便利。 二是對外金融資產增加,境內主體繼續配置境外資產。2016年,我國對外金融資產凈增加規模創歷史新高。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凈增加2112億美元,較上年多增12%;通過QDII、RQDII和港股通等對外證券投資凈增加近1000億美元,多增約30%;存貸款和貿易信貸等資產凈增加約3000億美元,多增約1.5倍。 三是各類來華投資均呈現凈流入。2016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保持了1527億美元的較高水平;來華證券投資凈流入超過300億美元,較上年多增約4倍;存貸款、貿易信貸等負債凈流入約400億美元,上年為凈流出3515億美元。這一方面表明我國經濟仍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境內企業在2015年快速償還對外債務并釋放了相關風險后,2016年其融資需求已明顯恢復。同時,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和配套措施的出臺,境外主體來華進行各類投資的動力亦有所增強。 四是儲備資產減少。2016年,我國儲備資產減少4436億美元,其中,因國際收支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影響)下降4487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等增加50億美元。 問:2016年跨境資本流動情況如何?應該如何衡量? 答:國際通行的、能夠完整衡量一國涉外經濟運行全貌的是國際收支平衡表,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常被用來衡量一國跨境資本流動狀況。 從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看,2016年,我國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含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逆差4903億美元。如果剔除2016年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影響的話,則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水平還將進一步下降,我們認為其將大大低于2015年4856億美元的逆差水平。 目前,有些市場機構在衡量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狀況時,使用的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差額和凈誤差與遺漏之和。實際上,凈誤差與遺漏產生的原因多樣,其既有可能源于經常賬戶統計誤差,也可能源于資本和金融賬戶統計誤差,因此,不宜簡單將其與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加總來衡量一國跨境資本流動情況。 問:2016年四季度我國國際收支有何新變化? 答:從去年四季度初步數據來看,主要有兩個新變化: 一是貨物貿易進出口繼續保持環比增長的勢頭,其中,進口增長快于出口增長,使得經常賬戶順差有所下降。2016年四季度,經常賬戶順差376億美元,環比下降46%。作為經常賬戶順差的主要項目,貨物貿易順差為1183億美元,環比下降14%,其中,貨物出口增長3%,貨物進口增長9%,進出口均已連續第三個季度呈現環比增長。 二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下同)可比口徑下環比有所收窄,其中直接投資轉為凈流入。2016年四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872億美元,可比口徑下環比下降9%。其中,直投投資凈流入172億美元,上季度為凈流出290億美元。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凈增加346億美元,環比收窄37%,表明近期市場主體對外投資更趨理性化;來華直接投資凈增加517億美元,為去年季度最高值,環比增長97%,主要是股權投資增加,表明境外投資者仍看好我國經濟發展前景。 問:預計2017年我國國際收支情況如何? 答:總體上看,預計2017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下同)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狀況仍將保持基本均衡,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順差。首先,貨物貿易將持續呈現順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比2016年增速加快0.3個百分點,有助于我國出口增加。其次,服務貿易逆差增速可能繼續放緩。我國居民境外旅游、留學等消費在2009年至2013年經歷了一段高速增長期,隨著相關需求的快速釋放,近兩年的旅行項目逆差增速已開始回穩,預計2017年增速將進一步趨緩;此外,我國旅行以外的服務貿易逆差已明顯收窄,表明我國企業服務貿易收入和支出結構正在逐步改善。第三,投資收益收入將逐步增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等私人部門投資的增多將帶來更多的境外投資收益。 資本和金融賬戶預計繼續呈現逆差,但逆差規模會有所收窄。吸收外來投資方面,經歷2015年對外債務償還后,我國企業部門跨境融資需求自2016年二季度起逐步恢復,并已持續三個季度穩步上升,境外資本亦因看好我國經濟發展前景而持續流入,尤其是吸收外國來華直接投資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凈流入,而境內證券市場不斷開放也將吸引較多外來投資流入,同時,傳統的貿易融資需求也將有所恢復。對外投資方面,境內主體配置境外資產的需求仍然存在,但投資將更趨理性。 從未來形勢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將朝著均衡收斂。不可否認,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經濟仍將總體低迷,存在貿易和投資減速等問題,財政政策空間有限,經濟復蘇乏力。外部環境中的美聯儲加息以及各種不確定因素都可能時不時擾動國際金融市場,這是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需要持續面對的客觀環境。但總體上看,支撐一個國家跨境資金流動的根本因素還是取決于該國自身的經濟狀況,我國在此方面的表現比較突出,包括經濟增速在世界范圍內屬于較高水平、財政狀況相對良好、金融體系總體穩健、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儲備規模仍居全球首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