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隨著富裕人口不斷增長,即使去年因規管變動及經濟因素而出現增長緩慢,匯豐銀行預期中國的銀行保險仍會持續增長。
匯豐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行政總裁老建榮表示,銀行保險業的競爭激烈,對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人才發展及留任以及產品組合均構成阻礙。但老建榮指出,隨著財富管理需求不斷增加兼急速增長,中國仍存在龐大商機。
顧問公司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在一份報告中提到,監管及宏觀經濟因素正對中國保險市場造成重大影響。2011年,經銀行保險渠道作出的銷售大幅下跌,而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報告錄得保費增長整體放緩,由按年增長29%降至11%。
“長遠而言,我們預期由銀行擁有的保險公司開始通過其母公司締造的分銷商機中遙遙領先。”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指出。
位于深圳的平安保險(集團)及其附屬公司平安人壽保險于2010年完成重大資產重組,以取得深圳發展銀行的控制權。平安提述,該交易將拓展其銀行及投資業務,從而進一步鞏固其綜合財務平臺。
中國平安(601318,股吧)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保費計是中國第二大人壽保險公司,其15.57%的股權由匯豐銀行擁有。
根據匯豐銀行的《2011年亞洲富裕人士追蹤報告》(Affluent Asian Tracker 2011),中國富裕人士的平均流動資產超過人民幣100萬元,按年增加19%。
中國在亞太地區及全球分別為高資產值人士的第二大及第四大市場,2010年的高資產值人士達53.5萬人,較2009年上升12%。老建榮引述顧問公司凱捷集團(Capgemini)的《2011年世界財富報告》(World Wealth Report 2011),中國排名僅次于美國、日本及德國。
“我們在中國的策略清晰,專注支持富裕人士及高資產值階層的需要。”老建榮說,“我們將繼續拓展銀行保險的足跡和實力,以可持續方式交付平實、可靠及創新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老建榮提到,保險已成為匯豐銀行一站式專注顧客長遠儲蓄、保障教育及退休需要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年金及儲蓄產品亦正提高銀行保險業的機會。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在其報告中也提到,未來法規將帶動銀行保險渠道作出“更理性的行為及鼓勵正面發展”,并專注“投保人權利、風險意識、提高披露標準、改善培訓及增加授權代理數目”。
中國的銀行保險已發展接近十年,保險及銀行監管機構于2012年共同收緊銀行保險的監管,以加強市場秩序。此舉解決了風險披露不足、銀行將保險產品當作儲蓄存款產品的誤導銷售手法以及賄賂風險等問題。
環球再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Swiss Re)駐北京的亞洲業務部執行總裁魏希霆(Robert Wiest)說,調整銀行保險監管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顧客或投保人,這是由于部分在銀行出售的產品在顧客是否處理存款及保險政策方面造成混淆。
“隨時間經歷過去各發展階段,中國保險市場將加倍關注風險管理。”魏希霆指出,“最終向顧客逐漸灌輸信任,使保險業可在社會上扮演其早已賦予的宏觀經濟角色,就不可預見的事件向市民作出保障。”
老建榮說,由于中國的富裕人口急促增長,故隨著保障意識提高,顧客應接受關于保險知識及政策的教育,以更理解保險解決方案如何能滿足其需要。
(此文為A.M. Best供本報專稿。未經A.M. Best事先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電子形式或任何方法分發本報告及文件任何部分,或將其存于數據庫和檢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