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信用風險資訊(ID:xyfxzx)
今年以來,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受英國退歐的“黑天鵝”事件影響,歐洲地區未來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新興經濟體增速進一步放緩,不均衡性愈發凸顯。同時,地緣政治沖突進一步增大了相關國家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總體而言,當前世界經濟前景難言樂觀,浙江省外經貿發展面臨較為復雜的處境和較大的海外風險。
2016年上半年,浙江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項下共接到報損案件超過1200筆,同比增長3%,報損金額及出險率居高不下。本期“信用風險資訊”將從區域、行業、案件三方面對當前海外信用風險情況作一分析,供讀者參考。
亞歐地區報損比重超五成,非洲拉美地區風險高企
從洲別報損金額來看,2016年上半年,亞洲地區報損居于全球首位,報損金額占比接近30%,主要集中在印度、新加坡、香港、韓國和阿聯酋等國家(地區)。其中,單個案件金額在5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案件個數僅占洲別整體報損案件的5.6%,但金額占比達50%。從出險率來看,我省對亞洲地區出口較多的國別中,受貨幣貶值、市場銷售情況不佳等因素疊加影響,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風險水平均居于顯著高位;新加坡由于個別大額案件影響,上半年報損金額增幅和出險率也有較大漲幅。
歐洲地區報損僅次于亞洲,洲別報損金額占全球報損總額的22%,但金額較去年同期有明顯下降。其中,俄羅斯、意大利、荷蘭、德國和英國為洲別報損前五大國別,俄羅斯單個國別報損占比約為28%,出險率依然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兩者較去年同期均有顯著下降。值得關注的是,我省出口較多的國別中,荷蘭、英國及波蘭的報損金額同比增幅較大,除俄羅斯外,希臘和烏克蘭的出險率也都居于較高水平。英國脫歐黑天鵝事件對歐洲乃至全球產生的影響,加之移民危機、希臘債務問題等,都成為歐洲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素,風險情況也有所增加。
從出險率來看,風險居于全球首位的為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非洲國別中,尼日利亞、埃及、南非、加納和坦桑尼亞的報損金額較大,在金額均同比增長的同時,國別出險率也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2016年上半年,埃及和尼日利亞的貨幣貶值幅度較大,埃及央行3月意外宣布“采取靈活的匯率體制”,讓埃及鎊當日立貶13%;尼日利亞自6月正式放棄固定匯率制后,官方奈拉兌美元匯率下行。貨幣貶值對相關國別買方的付款能力和意愿都會產生直接影響。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依然低迷,經濟增速普遍下滑,外匯短缺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短期內非洲地區整體風險未有明顯好轉跡象。
從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拉美地區報損金額總體上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出險率仍然居高。由于拉美地區對外貿易依存度總體偏高,尤其是對于大宗商品的依賴度較高,對外貿易的風險敞口較大,另一方面,地區外債水平相對較高,在財政赤字、基準利率調整及通貨膨脹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困難,拉美經濟正陷入持續陰霾,巴西、委內瑞拉經濟出現衰退;地區內部分化明顯,經濟較為脆弱。報損金額主要集中在巴西、巴拉圭和墨西哥,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其中,巴西和巴拉圭的出險率也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風險不容小覷。
機電、紡織報損集中,個別商品風險攀升
從行業大類來看,今年上半年,我省出口報損主要集中在機電產品和紡織品,兩者報損合計占比達到68%,且報損涉及國別眾多。其中,俄羅斯、巴西、新加坡、美國和加拿大居于機電行業報損前五位;從出險率來看,我省出口較多的國別中,又以俄羅斯、加拿大、巴西及韓國等國的風險較高;此外,信用期限在31-90天的報損金額占到機電行業報損總額的六成,其次是信用期限在91-180天的報損,比重約為35%。紡織品行業報損國別中,美國、巴西、意大利、荷蘭及孟加拉居于前五位;從出險率來看,巴西、荷蘭、尼日利亞等國的風險水平較高;行業報損主要集中在31-90天信用期限內,報損占比達70%。
從商品小類來看,紡織紗線及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醫藥保健品、農藥、家電等報損居于前列,家電、光伏、汽車零部件、電線電纜、水產品、汽車整車和成套散件、聚酯切片等商品均呈現出較大的報損增幅;從出險率來看,又以光伏、摩托車、抗菌素、農藥及水產品的風險較高,且均呈現出風險攀升趨勢。
案件新情況層出不窮
從案件來看,今年上半年,除了案件數量同比增加、大額報損案件依然較多之外,從案件損因來看,還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破產案件增多
今年以來,因買方破產導致的報損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且不少為起初以拖欠原因報損但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卻發現買方破產的情況,破產案件主要集中在美國、荷蘭、巴西及俄羅斯等國,其中不少為集團買方,涉及紡織品、暖氣片、家具、機械等多個行業領域,尤其是荷蘭,破產導致的報損案件占比達三成左右,一些知名連鎖銷售企業的沒落對我省企業出口收匯造成了較大影響。建議出口企業在前期簽訂合同時增設物權保留條款,即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在貨物交付后,賣方保留貨物的所有權直到買方付款,這樣即使面對買方破產,出口企業也可取回貨物以彌補損失。此外,一旦收到買方破產通知書,應及時到買方所在國登記債權,參與清算環節的資產分配。同時,出口企業應書面告訴破產管理人相關債權金額,并提供相應的訂單或合同等證明文件,并聯系破產管理人協商貨物處理。
外匯管制引發的報損增加
今年上半年,全省多地發生因海外買方所在國外匯管制措施引起的報損案件,案件數量與金額一路走高。其中,尼日利亞、埃及、安哥拉等國為相關風險較為集中的國別,且國別出險率均處于較高水平,短期內匯兌風險值得關注。建議出口企業特別關注這類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對石油等大宗商品出口資源依賴程度較高的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地區),其外匯儲備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為明顯。一旦外匯儲備大幅減少,往往會導致買方兌換美元緊張,相關國家也可能因此采取外匯管制措施,從而對買方付匯產生影響:包括可能導致已簽合同的訂單無法執行,買方不得不取消訂單;也有可能買方即使正常經營卻由于管制而無法匯出貨款,從而加大了收匯風險,并影響到后續交易。
土耳其、意大利等國別買方詐騙案件頻發
土耳其國別案件中,頻頻出現買方蓄意詐騙的情況,多數表現為某個自然人冒用其他公司名義與出口企業簽署合同,提貨后便消失無蹤,因此,在案件發生后與合同上的名義買方核實貿易情況時,相關買方往往否認貿易,詐騙真相浮出水面。意大利的風險情況在歐盟國家中歷來居于較高水平,意大利買方商業信譽一般,蓄意詐騙的情況時有發生,同個自然人注冊多家公司進行詐騙,或是詐騙集團控制一些有著一定商業歷史但近幾年已經衰退或瀕臨破產的大公司,以其名義進行“借殼詐騙”,手段高明。建議出口企業保持必要的警惕性,仔細甄別合同買方真實性,核實買方公司聯系人身份,盡量要求買方提供公司注冊信息和授權書等正式文件,并利用資信調查加固風險防范之門。
特別說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請出口企業在實務中根據具體情況獨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