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2007年5月,王某在某保險公司投保數份壽險及附加住院醫療險。去年5月續保時,他及時將保費交予保險代理人黎某,后者向其出具了保險公司發票。但一個月后,王某卻收到保單失效通知書,他隨即致電保險公司詢問,其結果不了了之。無奈之下,王某只得去保險公司辦理了保單復效手續。
去年11月,王某無意間翻閱保險公司寄來的繳費通知單,發現所付保費無故“縮水”200多元,于是又致電保險公司,方知附加住院醫療險在上回辦理保單復效時業已失效。經查,原來代理人黎某一直未將王某的保費上交保險公司,而是私自挪用。王某很氣憤,要求保險公司立即為他的附加住院醫療險復效。后者經調查后情況屬實,表示同意,但要求王某在附加險復效前進行體檢,理由是復效就是重新辦理保險,被保險人必須接受體檢。王某不滿,認為自己的附加險本該一直有效,是代理人的過錯造成失效,責任應由保險公司承擔。
的確,在上述案例中,王某的意見應該說是合理的。撇開保險公司提出復效就是重新辦理保險,被保險人須接受體檢的說法是否正確不談,關鍵是只要保單未失效,就不存在保單復效問題。《保險法》規定,保險代理人在保險公司授權范圍內,以保險公司名義代辦保險業務的,產生的法律責任由保險公司承擔。本案中,代理人黎某以保險公司名義向王某收取保費并出具發票,卻未上交保費,除非保險公司有保費不得交予代理人的約定,否則公司就不應以投保人未繳納保費為由,擅自中止王某的保險合同及附加險合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