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金羊毛工作坊
“鐵打的公司,流水的高管”是當下保險業的真實寫照。疾速發展的保險業,向來都被打上人才奇缺、流動量大、挖腳嚴重等標簽。伴隨著保險業的轉型升級,險企在拼服務、拼創新、拼科技的背景下,競爭也愈發激烈,險企股東也在運籌帷幄,催生一批高管頻頻變動。尤其是正處在擴張期、經營現狀尚不穩定的中小保險公司中,高級別管理人員的更迭更是頻繁。
今年上半年保險業有34位新“掌門人”上任,其中包括21位董事長和13位總經理,涉及30家險企。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5月以來,就有20多家保險公司出現副總經理級別以上高管變動的騰挪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各險企高管履新背后的原因卻各不相同。主要不外乎以下五種:第一,新公司成立人員補缺;第二,股權易主,資本角力牽動保險高管大騰挪,資本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矛盾沖突大,不少保險高管更是在資本的壓力下被迫“出走”;第三,險企內部調崗換防;第四,從外界領域或者保險監管層引入人才;第五,其他多為新老掌門正常的人事更換。
新公司成立人員補缺
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牌照受到了各路資本的追逐,發起成立保險公司、拿牌照成為資本入駐保險的第一步。在這種情況下,排隊申請牌照的公司也達到了近200家。雖然監管部門的審批條件極為苛刻,但也有企業如愿以償,成功打入保險圈。國內保險市場主體數量急劇增加,所帶來的不只是對于現有保費格局的沖擊,還直接造成了人才大流轉。
2015年末至今,保監會批復開業的險企共有4家,分別是泰康在線、安心財險、易安財險和陽光渝融信用保證保險公司(簡稱陽光信保),涉及的領域分別是互聯網財險和信用保證保險。新公司開業迎客,也帶來了新一輪的人事變動。4家新開業險企共任命7位高管。
其中,泰康在線任命劉經綸為董事長、王道南為總經理;安心財險則是黃勝任董事長、鐘誠任總經理;易安財險董事長為李軍,彭吉海、張見分別任陽光信保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另外,上半年保監會再次批復多家險企和相互保險社的籌建,加上還在排隊申請牌照的公司。新公司的高官上任仍然會是險企高管變動的重頭戲之一。
資本角力牽動保險高管“大換血”
2016年度的商戰大劇《萬科爭奪戰》可謂戲碼不斷,各種突發狀況紛至沓來,高潮迭起。大股東“逼宮”管理層下臺的戲碼在萬科上演,同樣真真切切發生在急速發展的保險業。近年來,跨界資本趨之若鶩、股東架構頻繁更迭,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保險高管團隊大洗牌。王石的去留我們不知道,但是保險業多數高層被“趕走”的情況卻真真實實的發生了。
高管“大換血”背后,與各路資本在保險市場的角力不無關系。保險公司管理層的頻繁更換,一方面是因為一些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水平有限而被“請走”,另一方面則是因股東更迭而引發的管理團隊成批倒戈。引進了新的投資者后,那些占據話語權的股東勢必會提任新的董事長、監事和高管人員。
最近,資本運作高手鄭永剛即將揮別君康人壽的消息在保險圈傳得沸沸揚揚,有意入局的恒豐銀行很可能攜新管理團隊“空降”而至。這距離君康人壽上次更換管理層僅一年時間。而這也僅是近年來保險業高管團隊頻頻洗牌的一個縮影。
同時,上半年更換董事長的恒大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天安財險、亞太財險均是如此,資本的意志帶來保險高管“大換血”。
去年11月,恒大地產收購中新大東方人壽50%股權,并將其更名為“恒大人壽”,在入駐之初,恒大地產作為新股東并未更換原董事長趙冬梅。但時隔7個月,趙冬梅即被彭建軍替任,后者成為恒大人壽新一屆的掌門人。而彭建軍是恒大集團的元老,于2007年便加入恒大地產,先后任職恒大地產副總裁、恒大糧油董事長、恒大金融副總裁等職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作為恒大老將的彭建軍金融履歷豐富,但并沒有保險從業和管理經驗,新任“掌門人”下階段將如何帶領恒大人壽,使其成長為錦上添花的角色值得期待。
與恒大人壽相似,中銀三星人壽和亞太財險的董事長更換也與新股東進入有關。去年10月,保監會批文顯示,中航三星注冊資本金從8億元增至約16億元。增資后中銀保險持股51%,韓國三星生命保險和中國航空集團分別持股25%和24%。隨后,中航三星人壽正式更名為中銀三星人壽,與此同時,中國銀行元老級人物楊勃被任命為中銀三星人壽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去年11月,泛海控股掌握民安保險51%股份,今年1月獲保監會批準更名為“亞太財險”,隨后,亞太財險火速任命太保財險舊將臧煒為董事長。
6月20日,保監會批復郭予豐擔任天安財險董事長一職。西水股份于2011年加盟天安財險,并于去年8月以135億元巨資掌控天安財險51%股權。天安財險變身“明天系”險企之后,具有“明天系”背景的郭予豐就任天安財險董事長。
袁臨江掌舵中再集團也是資本的意志。3月5日,中再集團的大股東中投公司在內部宣布,免去李培育中再集團黨委書記職務,由中投公司總經理袁臨江接任;5月26日袁臨江成為中再集團新任掌門人。袁臨江原來在中央匯金公司綜合管理部兼銀行機構管理二部主任以及中投國際總經理等職。
另外,珠江系大佬朱孟依85后兒子朱偉航將任珠江人壽董事長,但其資格尚未獲保監會披露。資料顯示,朱偉航出生于1986年,畢業于中山大學金融學專業,現任廣東珠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在2014年1月朱偉航就獲批擔任珠江人壽董事,進入了管理層。朱偉航為朱孟依的兒子,而朱孟依家族的珠江系為珠江人壽的主要股東。既然珠江人壽已經披露擬任董事長人選,現任董事長陳冬至卸任,或不會太遠。
多位任職過中小保險公司高管職務的圈內人士表達了對于新股東批量裁人的憤懣。“公司內部甚至還沒有正式發文宣布股東易主,新股東便急不可耐地安排新管理團隊前來接手換班,一方面這不符合公司的相關程序,另一方面不利于員工情緒的穩定。”
資方的無情與草率,也一度被保險業人士所詬病。資本在經營保險公司上的短視,把企業經營的好壞完全寄托在職業經理人的能力而不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打造上。保險公司經營得好壞,當然與管理團隊的能力分不開,但公司如果沒有精準的定位、差異化的產品,所謂的成功也只是短期的。頻繁更換管理層團隊,并不必然成為保險公司破局經營難題的良藥。
同業高管“挖角”常態化
看似險企招募高管補充新鮮血液,壯大整個行業的人才隊伍,實則不然。多數險企新任命的高管除了股東派遣的人力外,更多的人才只是挖腳所得,也就是從同業公司以更具誘惑力的條件挖得現成可用的人。一些具備豐富經營管理經驗的保險行業高管被挖角的現象層出不窮。如曾供職于安盛、中宏、友邦、中荷等國際國內保險公司的張劍鋒于年初擔任中意人壽總經理職位。
今年3月從新華人壽總裁一職升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萬峰,在確立了施政方向之后,相應的人事調整和布局正在漸次展開。除了內部調整之外,新華保險還將從外部招兵買馬,前東家國壽的三位猛將中國人壽副總裁楊征、中國人壽河北分公司總經理劉起彥、中國人壽辦公室副主任王文祥將加盟新華保險。
4月,中華人壽第一任總經理賴軍離職。這位履歷頗豐的保險干將很大可能將“倦鳥歸巢”,重投老東家招商信諾。賴軍曾在安達信工作七年時間;2001年進入中國平安擔任財務企劃部副總經理;2004年出任招商信諾人壽常務副總經理兼CFO;2009年9月加盟華泰財險,2013年出任華泰人壽常務副總經理、首席財務官等職;2014年4月加入中華保險控股任壽險籌備組組長。
施輝在保險領域耕耘多年,是從業近四十年的保險業老將。從1987年到2002年,施輝在人保歷練;2002年加入華泰財險,在華泰財險工作的13載期間,成為華泰財險電商事業部總經理兼CEO。2015年6月開始擔任總經理助理。今年6月,施輝出任合眾財險總經理,轉移戰場,在合眾財險刷新履歷。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前海人壽6月14日更改董事會成員,平安信托原董事長張金順已任前海人壽副董事長,前海人壽董事長仍為寶能系實際控制人姚振華。前海人壽信息則顯示,張金順于2016年初即任前海人壽副董事長。張金順在商業銀行從業多年,并于2014年10月空降平安信托,當年12月正式出任平安信托董事長。
內部換崗激發企業活力
曾經為中國保險業輸送了大量人才的老人保、中國平安等,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被挖角風波后,憑借較優厚的待遇、強勢的平臺,已經建立了一定的人才壁壘。
一些成立超十年的保險公司培養出來的高管人才成為新一輪被挖角對象,陽光保險集團就是首當其沖。在老人保系、平安系、新華系等之后,“陽光系”呼之欲出,儼然成為國內保險市場新一輪擴容潮中的新的“黃埔軍校”。
公司高管頻繁被挖角或者多人集中離職對公司人力資源造成巨大壓力,陽光保險對此采取調任供職多年的老高管把守重要職位及從基層提拔新人的方式作為后續補充。
據悉,6月29日陽光保險產壽險一把手換防。陽光保險賴以生存的兩家子公司陽光產險以及陽光人壽總經理人選發生變更。原陽光人壽總經理費一飛回陽光產險擔任總經理,原陽光產險總經理王永文回集團任職,而陽光壽險總經理則由老將寧首波擔任。
從外界或者從監管層引入人才
在保險行業高級管理人才緊缺、“僧多肉少”的局面下,從外界以及監管層引入優秀人才不失為一種好的的人才甄選方式。
5月18日,國內首家保險交易所“上海保交所”創立大會在京召開,董事會選舉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曾于瑾為首任董事長;5月賀青出任中國太保副總經理,加盟中國太保之前,賀青為上海銀行最年輕的副行長,去年11月17日,賀青赴任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7月1日,保監會批復同意PEDDLE ALAIN ELDRED出任平安健康險副總經理一職。PEDDLE ALAIN ELDRED歷任南非Momentum保險公司精算師、Discovery集團技術營銷、健康險研發總經理兼執委、總經理。
然而,由于跨界人才對保險行業的認識有限,或者從監管層空降到保險行業的高管也有“水土不服”的情況。比如衛計委官員入職陽光保險不足1年離開。去年8月,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劉殿奎及原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投資司副司長張明倫入職陽光保險集團,引起行業轟動。不過,劉殿奎已在今年5月選擇離開陽光。陽光保險某華南區人士透露,在不多的接觸中發現,劉殿奎挺了解體制的,對于政策和政策背景相當熟悉,但對陽光保險集團還是處于了解階段。出身政府部門與商業公司的負責人還是有所區別。
新老掌門正常的人事更換
除卻新公司履新、股東易權、同業高管挖角,老掌門退位、正常的人事更換也是險企重要的人事變動。最為大眾關注的就是新華保險萬峰的上任。今年2月,新華保險時任董事長康典任期將滿,萬峰成為唯一執行董事候選人,3月萬峰正式就任新華保險董事長;5月叢雪松晉升華泰財險董事長,加盟華泰財險前在平安保險歷練13年,自2001年加入華泰財產,從部門經理一路晉升至總經理,而今又升任董事長;6月30日,原華泰人壽總經理李存強擔任董事長的任職資格獲得批復,李存強升任董事長后,將兼任CEO。這些都屬于公司的正常人事變動。
監管已為頻頻“變臉”設限
人才變動對行業和企業而言帶來新變化,但頻頻變換管理層并不利于公司戰略的連續性。換董事長或總經理,將會引起一連串的人事地震。在很多保險公司中,幾乎每隔兩年就會出現董事長更替,每一次掌門人上任,核心部門負責人員都會做出微調,而一旦引入新總裁,在經營層也會出現大換血。目前,雖然保險行業正在轉型,但過度追求保費規模增長的戰略沒有明顯改觀。保險高管上任,都會背負業績壓力,而為了在任期間完成股東交給的任務,不少高管不惜鋌而走險,違規經營。這為日后經營埋下了隱患。
對于保險高管騰挪加速的趨勢,保監會發文嚴限高管頻繁跳槽。2015年3月,再次對《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定,對險企高管的任職資格條件、任職資格核準、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嚴限頻繁跳槽、嚴禁“帶病上崗”。此外,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管理實行嚴格的統一監管和事先核準,在一定程度上把緊了高管人員的“入口關”。今年保監會已經連續舉行多次保險高管任職資格考試。6月15日就發布了《關于舉辦2016年度第5次保險機構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考試的公告》。
一旦險企頻繁變更高管人員,勢必對經營造成不利影響。監管部門加強對機構頻繁變更高管以及高管個人頻繁跳槽的監管,主要為遏制保險業頻繁挖腳和跳槽之風,增加外在監管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