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老人頭”商標中頭像的皺紋是兩道還是三道?夢特嬌的花瓣有幾瓣?花雨傘的傘面有幾種顏色、怎樣排列?……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里,許多國際國內知名品牌都有不少“兄弟姐妹”,這些看似相同的商標,究竟孰真孰假?除了侵權商標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誰還應該承擔侵權責任?
近年來,涉及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領域的知識產權侵權問題日益突出,商標侵權更成為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專業市場管理方如果不能夠嚴格把關,很可能就會成為商標侵權的主體。
商標侵權的主要形式
2006年,國外某品牌訴北京某市場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一案,為我國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經營管理方敲響了警鐘。判決認為,市場的經營管理方故意為其商戶的商標侵權行為提供了倉儲、運輸等便利條件,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般說來,專業市場領域常見的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以銷售的侵權商品為主,侵權責任承擔的主體一般為生產者、銷售者。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第二款已明確規定,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屬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可見,商標侵權的主體不限于生產者、銷售者。還涉及到專業市場的經營管理方。
由于市場同商戶簽訂了出售或出租的合同,所以市場存在對商戶的管理義務,同時市場又為商戶提供了經營場所,因此,在商戶的商標侵權行為發生后,市場經營管理方極有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另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專業市場領域商標侵權的另外一種方式也將隨之增多。即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并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
商標侵權行為的成因
其實,商標侵權現象在其他領域也有跡可循,但是它們為何在專業市場頻繁出現呢?
首先,是因為專業市場的商標權保護制度不完善,商標權知識普及程度低。
商標保護制度誕生至今已有200年了,而我國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開始著手全面建立知識產權制度,1983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到2001年《商標法》修訂前,由于對商標審查力度不夠,為企業注冊“擦邊球”商標提供了便利。一些與知名商標十分相似的國內品牌紛紛獲得商標注冊。這些商標的圖形或名字與已有的注冊商標相似,甚至包括很多國際知名品牌,但手續合法,持有注冊證。這種現象在服裝行業尤為突出,“傍名牌”現象見怪不怪。這種現象的大量出現,為后續知識產權保護制造了很多困難。因此,在2001年《商標法》修訂后,我國嚴格了商標審查制度,對商標申請設置了許多限制條件,所以“擦邊球商標”越來越難以注冊成功。但當前,我國企業普遍缺乏品牌保護意識,不了解商標保護的重要性,這不僅為商標侵權行為提供了便利,而且為侵權行為的認定及救濟埋下了隱患。
其次,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投資規模持續增長,競爭加劇,有些市場的經營管理方放松了對品牌的考察和監督。
近些年來,專業市場投資規模持續增長,許多項目在市場調研不充分、定位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匆匆上馬。為了盡快回籠資金,管理方往往放松了對品牌商標的考察,忽視了從商標角度對商戶監管的重要性,對商戶的商標侵權行為采取了放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