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外包設計借力發展
廣交會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PDC)的獨立設計展示點,是廣交會上的一大亮點。PDC從設計展示和設計論壇入手,將國內外設計機構引入展會,為廣交會上的外貿企業“牽線搭橋”。
意大利Simplicity設計公司正是通過PDC平臺與多家中國外貿企業成功“聯姻”。該公司總監RomanGoronok向本報記者介紹,去年公司與佛山南海區斯雅維玻璃有限公司(奧業玻璃)簽約,設計了三個系列的產品,這些產品很受客商青睞,今年公司與奧業玻璃的合作仍將繼續。
Roman指出,中國外貿企業正在向高端市場發力,但設計能力仍然有待提高,來自歐洲的設計團隊,恰可填補中國企業的需求空缺。盡管近年來中國本土設計師的水平逐年提高,但文化差異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設計師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在他看來,針對出口市場的產品設計,外國設計師應該更能找準定位。
不過,隨著“中國設計”的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境內外廠商也能欣然接受。在PDC展區的上海木碼藝術設計有限公司已將西門子、飛利浦、羅奇堡、顧家家具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納入合作名錄。
木碼的設計主管劉奕彤表示,公司60余人的設計團隊以本土設計師居多,“國外設計師的費用比中國設計師貴2~3倍甚至更高,在設計水平相差不大、價格還很優惠的條件下,有什么理由不選擇中國設計師?”
臺灣地區卓岳股份有限公司的工業設計與大陸合作也很廣泛,公司在上海、廣東、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業務合作。卓岳的工業設計師沈慧認為,工廠拼價格的生存時代已經漸行漸遠,越來越多的廠商傾向于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沈慧告訴記者,一個新產品的研發調試短則半年,長則2年,“單是依靠企業內部的設計人員做,時間緊,而專業設計公司效率高,綜合成本并不一定高。產品研發是有檔期的,一個新興材料推出,產品應用要及時跟上,錯過了最佳檔期,市場機遇就要拱手與人。”
通過PDC提供的對接平臺,多家外貿公司也與國外設計機構達成了協議:廣東松發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與荷蘭Spizes就陶瓷設計展開合作,上海絲海浩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與荷蘭StudioMango就寵物用品展開合作,法國米羅設計公司與廣州東恩貿易就戶外家具展開合作……
據悉,本期廣交會的PDC展示已經是連續舉辦的第三期。第一期的PDC設計展示點吸引了8個國家和地區的27家設計機構,共達成設計意向650宗。第二期,包括木碼在內的13家國內外設計機構還在期待更多的合作伙伴。
內部團隊構筑實力
在向外尋求智力支持之外,不少企業也結合自身實力打造自己的設計團隊。
梅花傘業股份有限公司銷售代表吳海燕向本報記者介紹,公司的設計團隊在10人左右,其中2人專門負責傘面設計,每屆廣交會都會推出20余款新品。吳海燕表示,企業從2007年開始轉型打造自主品牌“SUSINO”,而此前以OEM為主。企業自主設計的直接利好是能在產品定價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比單純的OEM要好很多”。
浙江勝利塑膠有限公司的多款塑料容器顏色鮮艷、款式新穎,頻頻吸引采購商的眼球。談及設計理念的創新,該公司外貿二部經理張兆春透露,公司具有獨立的設計團隊,在本土專才之外,為了滿足最大市場——歐洲消費者的需求,公司還聘請了國外設計師,以深入開發當地市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具有多種文化背景的設計團隊在此類外貿公司中并不少見。廣東松發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也有類似情況,其國際市場部經理彭顯平指出,本土設計師與國外設計師的理念融合,通過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更能準確把握潮流趨勢。
而談及創意被同業模仿的擔憂,吳海燕顯得很有信心:“產品快速更新是走在業界前沿的利器。雖然傘面花型容易被模仿,一屆廣交會上的新品,下一屆就已‘遍地開花’,但等到其他的雷同產品出廠,我們已經出了新品,仍能保持優勢。”
浙江勝利塑膠有限公司外貿二部經理張兆春則表示,公司的新品研發不僅快速更新,而且不會單純從造型的變化下手,而是會選擇從生產工藝和技術難度下工夫,這就使其他企業很難模仿,即便模仿,也難以超越。
雖然創意之路能帶來更多機會,但業內人士認為,每個公司定位不一樣,要看哪條路更適合自己。就目前的發展階段而言,更多的企業仍會延續代工的模式。
一家輕紡企業負責人直言:“我們生存的唯一優勢就是‘廉價’,不敢奢望創新。”在他看來,“創新如果很容易,大家都去做了。”尤其是對于一些主打低端市場的產品而言,外商更看重性價比,一個“驚艷”的產品或許會讓客商駐足,但其“不親民”的價格最終會“嚇退”客商。“雖然OEM還會繼續,但公司創意研發的努力不會中斷。”張兆春說,公司OEM與自主創新“并駕齊驅”的經營策略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