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10月12日,一汽轎車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三季度預虧1.94億~2.89億元。如果預虧屬實,這將是一汽轎車在上半年虧損6142萬元后,再次出現的巨額虧損。
記者算了一筆賬,僅前三季度,一汽轎車預計凈虧損將在2.55億~3.5億元之間,而去年前三季度還盈利7.54億元。一年間,公司利潤減少了近10億元,讓業界無不瞠目。
雖然一汽轎車在公告中解釋道,整車銷量的下滑和研發投入加大以及相關費用的相對增加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此巨大的“虧損”額還是難以讓外界信服。
凈利潤大降
關于一汽轎車虧損的消息并不是第一次曝出。
今年8月28日,一汽轎車發布半年報時顯示,一汽轎車上半年銷量為9萬輛,同比下滑36%,整車銷售實現營業收入124億元,同比下降39.86%;報告期內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6142萬元,同比降幅107.64%。
一汽轎車虧損公告一出便引起媒體熱議。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銷量出現下滑,利潤肯定會加速下滑,但虧損到如此地步很少見。
一汽轎車在公告中解釋虧損原因為“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整車13.68 萬輛,較上年同期減少27.4%;同時,公司產品銷售價格下降,研發投入加大以及相關費用的相對增加,綜合因素導致公司本報告期業績較上年同期大幅度下滑,利潤指標出現較大虧損”。
目前一汽轎車旗下有馬自達、奔騰和歐朗三個產品系列。根據數據顯示,一汽馬自達今年前8個月新車銷量為78644輛,與去年同期的88364輛相比銷量下滑11%。奔騰方面去年月銷量一直穩定在3000輛左右的奔騰B70,上半年銷量已經下挫到月銷1000輛上下,今年6月更是曝出不足400輛的新低。奔騰B50 1~8月銷量為3.68萬輛,同比下降40.15%。歐朗更是可以用銷量慘淡來形容。
蹊蹺的虧損
盡管一汽轎車的業績連連下滑,但在有些人士看來,似乎是“有意為之”。
“自從2010年末一汽集團的整體上市工作正式提上議程后,一汽轎車的業績就開始蹊蹺地一季不如一季。同一時期的其它汽車同行,雖然不少公司業績也差了一些,但整體反差仍然巨大。”深圳某證券行業分析師在分析近三年一汽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一汽轎車、一汽夏利)的財務數據時認為。
而說這話的背景是,一汽面臨整體上市的需求。國泰君安分析師張欣認為,一汽集團準備的多種上市方案中,由一汽股份IPO,并換股吸收合并一汽轎 車、一汽夏利的方案最有可能。在此過程中,除了IPO需要好的市場融資環境外,與原有上市公司的換股價格對于整體上市也至關重要。換句話說,原有上市公司 的市值越低,母公司在換股吸收合并時付出的代價就越低,獲利就越高,而原有股東的股份也就會越稀釋。
此時,有分析人士注意到,近兩年來一汽轎車與一汽集團的關聯交易正在大幅增長。2011年,一汽轎車接受一汽集團提供的勞務所產生的關聯交易總額達到99億元,而2010年僅為2億元。類似的“交易”還發生在一汽轎車與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之間。這也被認為是虧損的蹊蹺原因之一。
正因為如此,有分析人士認為,一汽上市公司業績下滑不是宏觀環境所能簡單解釋。不排除是一汽轎車有意“戰略性”調低利潤,從而為一汽整體上市鋪路。
年底難見分曉
“一汽轎車這么做,風險太大。虧損擴大和整體上市沒有必然聯系。”張欣認為,“目前一汽集團面臨用什么方式整體上市。如果是并購的話,一汽集團 購買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兩家上市公司,利潤做低做虧肯定是合算的。問題是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都是上市公司這件事不是一汽集團說了算,還得通過股東討論。”
由于一汽集團在兩家上市公司中均持有股份,如果吸收合并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則構成關聯交易,因此在交易中需要回避。“所以,如果現有股東認為是 故意做虧而否定此方案后,一汽集團整體上市最終還是成不了。而且,作為國企面臨業績考核,國資委方面的壓力上市公司也需要考慮。”張欣表示。
2012年年初,一汽集團內部人士曾透露集團整體上市爭取在“十八大”之前完成,但是目前并沒有利好消息。張欣認為,“今年應該沒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