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一些廉價經典藥在市場上逐漸消亡,這是不容爭議的事實———“經典”因為“廉價”而喪了命。面對這樣的現實,很容易讓人想起醫藥廠家的唯利是圖,醫德滑落以及老生常談的“以藥養醫”等,一個同樣非常重要甚至是更為關鍵的問題卻常常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現行藥品定價機制。
顯然,在一個運行正常的市場上,“廉價”不應該是劣勢,而是一個有力的競爭點。因為只要藥品定價合理,無論廉價或高價,相對利潤應該是一樣的。可是在“新藥新價格,老藥老價格”的定價體制下,一方面廉價經典藥因為價格上漲新增的成本在銷售價格上得不到反應,必然削減相對利潤;而另一方面,對新藥的價格申請把關不嚴、論證乏力、腐敗叢生,使得廠家能輕易獲得超額利潤。兩相比較,廠商“喜新厭舊”還有什么值得稀奇?
眾所周知,我們已經有過十幾次藥品降價,可結果卻是百姓的醫藥開支節節攀升,反倒是藥品企業巋然不動。一俟降價,廠家發覺某種藥品的利潤空間縮小,就會逐漸減產、停產,或者索性替換其中的一些無關緊要的成分,更改包裝、品名或劑型,然后以新藥的面目申報,以達到漲價的目的。
廉價經典藥的消亡,很大程度上正在于定價機制的不合理。要想使這些廉價經典藥重新上市,不可能奢望于藥品企業向社會獻愛心,零利潤甚至負利潤地向社會供給;而必須通過調整定價機制,一方面讓生產廉價經典藥也有錢賺,另一方面讓藥廠的“定價技巧”玩不起來。新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