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作者:常陽 來源:號外財經網
號外財經訊如今,內地的公募基金投資總監親自掌管兩只基金產品的已經不多,泰信基金的朱志權就是其中之一,他目前管理著泰信智選成長和泰信優勢增長兩只基金,然而兩只基金的排名均幾近墊底。
來自于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在1368只同類基金中,泰信智選成長排在了第1149位,泰信優勢增長則排在了第1322位,并且兩只基金的凈值2017年開年迄今均為下跌。投資總監朱志權歷史上操盤公司老牌股基泰信先行策略和泰信優質生活曾取得不俗成績,為何如今業績如此不堪呢?
泰信基金發展遲緩
姑且不談朱志權個人,讓我們首先聚焦泰信基金。資料顯示,泰信基金成立于2003年的5月23日,第一季度末憑借約66億的規模排在了內地基金公司的第89位。作為內地首家成立的信托系基金公司,泰信基金的注冊地在上海的 陸家嘴 金融區,而后來上海陸續成立的多家基金公司也都薈萃于陸家嘴。
Wind數據顯示,泰信旗下目前的產品類型包括了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市場型,這其中不僅沒有QDII類基金和分級類型的產品,而且也沒有場內貨基、短期理財型基金等等一眾創新品種,同時泰信旗下目前也只有一只保本基金的產品。此外,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消息,泰信基金迄今應該也沒有獲得年金、社保等具備一定門檻的管理牌照。
而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泰信基金的排名近幾年呈現大幅后退,2014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泰信基金的排名是第55位;而到了2015年的第四季度,泰信基金的排名則退至第67位;一年之后的2016年第四季度,泰信基金的排名則退至第85位;照此速度類推,2017年底,泰信基金的排名就可能退至百名開外。
Wind的資料顯示,泰信基金旗下目前的基金經理團隊人數為9人,其中管理權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為車廣路、董山青、錢鑫、朱志權、王博強、袁園、劉杰,而公司權益團隊的帶頭人就是朱志權。
朱志權何許人也?
公開的資料顯示,朱志權曾任職于中信證券上海總部、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海信托管理有限公司、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8年6月加入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8年6月28日至2012年3月1日擔任泰信優質生活股票基金基金經理;自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2月5日任泰信先行策略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10年1月16日至今擔任泰信優勢增長混合基金基金經理。
數據表明,朱志權在基金經理崗位任職已經將近9年,但如今掌管的兩只基金年內業績慘淡,這究竟是何原因呢?去年年底,朱志權在一次公開采訪中表示,成長股的表現或許會優于價值股。目前壓制成長股表現的約束因素正在逐步淡化,成長股相對收益的窗口有望于2017年打開。一方面,如果考慮到年底的估值切換,中小創2017年的估值已經回落到30-40倍區間,與2012年底2013年初的水平較為接近,而目前的無風險利率要遠低于當時,理論上講市場能夠接受略高的市盈率;另一方面,機構對于成長股的配置比例已經大幅下降。
而從2017年一季報來看,朱志權似乎也正是遵循著這種投資邏輯。從跌幅相對更慘的泰信優勢增長來看,該基金的十大重倉股分別為南京熊貓、南方傳媒、千方科技、濱江集團、紫金礦業、信雅達、華東電腦、水晶光電、華中數控、科大訊飛,白馬藍籌概念基本為零,而上述股票從年初至今的漲跌幅來看,其中至少4只下跌超過20%。
有趣的是,基金經理朱志權在一季報總結中表示,基于全年投資判斷,沒有及時緊跟市場風格,仍然固守成長股,暫時落后市場,但是我們認為隨著市場風格,成長股的價值終將被市場所認識,通過長期持股來確保投資者利益。
那么,請問篤信成長股的朱總監,我們究竟要等到什么時候呢?
深層原因人才匱乏?
不過,從歷史上看,泰信的權益類基金曾以“高倉位”和踩得準市場而在圈內聞名,公司成立時間較早的泰信先行策略和泰信優質生活都曾在年度基金排戰中書寫過輝煌。舉例來看,公司的現任投資總監朱志權曾先后管理過這兩只產品。
但權益類操盤手們的業績卻著實讓人汗顏。這里以公司現任的投資總監朱志權為例,其目前所管理的兩只基金分別為泰信智選成長和泰信優勢增長,以今年以來的排名看,泰信優勢增長在1368只同類基金中排在了第1326位,而泰信智選成長則在1368只同類基金中排在了第1112位。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目前泰信基金的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為5年,實際上這一年頭并不短了,但若以投資結果來看,或許只能說明隊伍中人才的缺失!
依然聚焦現任投資總監朱志權,記者還注意到,去年年底他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曾公開表示,展望2017年,成長股的機會或許優于價值股。若投資遵循這一思路,或許我們就不難理解緣何泰信系權益類基金今年全線下跌了。
而進一步看泰信權益類基金的選股,或許我們就能發現操盤手們“思路”迥異于同業。例如公司旗下目前下跌較大的泰信藍籌精選,作為契合的投資標的,如 貴州茅臺 、 格力電器 的名字出現在十大重倉股之列似乎“合情合理”;但根據該基金稍早前披露的一季報,操盤手車廣路所重倉的10只股票分別是 合眾思壯 、 鵬起科技 、 商贏環球 、 顧地科技 、 鋼研高納 、 云賽智聯 、 航天長峰 、 贛鋒鋰業 、 航天電器 、 科恒股份 ,這其中6只股票開年迄今股價下跌超過15%,無疑會拖了基金凈值整體的后腿。
同時,或許也是因為權益類產品業績不佳,泰信基金今年迄今只發行了一只產品泰信鑫利,而該基金還是偏債混合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