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高管“大洗牌”顯得越發密集。近日,基金一季報剛剛披露完畢,國海富蘭克林、光大保德信等多家公司便紛紛發布高管變動公告。至于變動原因,每家公司的回應都很官方,指出“高管離任是個人原因”。業內人士認為,基金高管和基金經理變動頻率的加快,除正常換屆和個人因素外,還包括業績壓力、股權變動等多重因素。高管變動對基金業績的影響也區別來看,投資者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所持基金的業績變化上。
三基金同天宣布換帥
“五一”長假過后,上市公司財報和基金公司一季報全部披露完畢,就在股民和基民忙著對比業績的時候,金哲非、毛劍鳴等多位基金高管的名字悄然從基金圈中消失。
5月4日,三家基金公司同時發布高管變更公告。其中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公司總經理金哲非因工作需要離任,副總經理李雄厚代履行職務;申萬菱信基金管理公司原總經理毛劍鳴因個人原因申請離職,離任日期為2011年4月6日,總經理職務由姜國芳代為履行;光大保德信基金原副總經理袁宏隆也因個人原因離職,離任日期是5月3日,暫時沒有公告接替人員。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5家基金公司發布了30份高層管理人員變更公告,以中小型基金公司為主。
多因素導致離職大潮
雖然基金公司將高管離任的原因多歸結為“個人原因”,但在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看來,導致基金高管變動有多重因素。“今年基金高管和基金經理的變動相比往年來看頻率較高,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業績不佳、個人尋求新發展、基金公司管理變革、股權變動或公司內部人事紛爭。其中,由于股權變動導致的高管變更和長期經營不善導致的高管調整,對公司的影響依據不同,前者要看團隊能力是否保持完整,后者則取決于繼任高管的能力。”
業內觀點
是否影響業績
應該區別看待
有市場人士指出,一家基金公司中多名高管變動,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旗下基金的投資風格和操作,或將涉及基民利益。然而,在江賽春看來,高層變動對基金業績是否有影響難有定論。“這取決于基金整個投資決策體系乃至投研團隊是否因此變化。比如一些高管是主管其他業務的,不負責投研團隊,離職后不會對基金業績有影響。對于投資者來講,判斷高管離職屬于哪種變動實屬困難,應更多關注所持基金業績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