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75只逼近紅線私募清盤季
理財周報記者 滕曉萌/文
2011年6月17日,大盤跌破2661創年內新低。
到這一天,今年已有11只陽光私募產品清盤,75只凈值低于8毛;到這一天,一半“一對多”產品跌破面值,6只接近清盤線;到這一天,7只TOT逼近紅線,最低凈值4毛1。
清盤季,就像一次成人禮。
2011年的中期策略報告,國泰君安在標題上用了三個大字:“底、底、底”。
對于曾經生機勃勃的陽光私募、掛鉤證券的信托產品、以及各家基金公司力推的“一對多”產品而言,這一底部進程,也許才剛剛開始。
有很多位從公募奔私的大佬,正在度過從業以來最艱難的時光:業績不濟、無法提成、贖回壓力大。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掛鉤他們產品的TOT,以及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一對多”上。
這并不是這些號稱面對高凈值客戶的產品,第一次遭遇業績危機——同樣的業績線,我們在2008年見過,2010年上半年也見過。
但不同的是,當時他們并沒有受到太多的責難,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在熊市中能夠比公募基金跌的少,已經難能可貴。
2011年,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已經將倉位降至一成,整體而言,同樣能夠戰勝公募基金。
但是投資者耐心終于到達極限,業績神話轟然破碎。
這源于投資者的成熟度提高:投資者終于發現,無論出自私人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大戶、銀行渠道、合伙企業,私募產品都不是絕對高收益的代名詞。高收益只是一種可能性,可能的高收益背后,伴隨著同樣可能的高風險。
這也源于行業競爭的激烈:越來越多沒有歷史業績可考,或者歷史業績并不突出的管理人,進入私募領域。業績不佳、不受投資者認可的管理人不斷被自然淘汰,才是一個健康的資產管理行業的標志。
與公募基金一樣,他們同樣受到銀行和信托產品的沖擊。對于厭惡風險的高凈值客戶們來說,如果眼前有年收益率固定在15%的房地產信托,就不會有人選擇收益率不穩定的證券投資產品。
他們都受到最初的規則所限:凈值低于0.8元時要減倉,低于0.7元時可能清盤。他們當初歡天喜地進入這一行之前,并沒有認真考慮過,除非市場單邊上漲,否則很難在很低的倉位限制下,將自己的業績從0.7元提升到1元。
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他們與公募基金,實際上面臨的是同一個市場。
同樣的投資標的、同樣的管理人、同樣的投資者。如果僅僅依靠倉位的靈活,他們也許可以跑贏大盤基金,卻不可能跑贏證券投資行業。
他們和投資者都曾經以為,這是一塊新的應許之地。幾年之后發現,即便穿上新鞋,仍然還是在原地轉圈。
所幸,我們能夠看到一些公司所做的努力,對沖模型、量化投資、更多樣的投資標的……這些,相比管制嚴格的公募行業,更有可能成為下一輪資產管理行業突破的方向。
也許很多年后,我們會想起這幾年,無論是私募行業還是私募產品,都將自己的驕傲和榮光,寄托在相對于公募產品的比較優勢上。
就像幾年前,公募基金們毫不掩飾,自己相對于銀行定存和理財產品的優勢。
所有的潮水都會退去,投資者只有在受傷之后,才會趨于理性。
最初的幾年,永遠是最黃金的回憶。2011年,讓我們對其說再見。
7只TOT逼近紅線:平安信托重災區,最低凈值4毛1,羅偉廣4只產品“很受傷”
理財周報記者 劉夢 董華/文
私募的信托席位緊缺,TOT產品為私募發新產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陽光私募本來就不是很“陽光”,信托產品的信息披露就顯得更加隱蔽了。
在記者統計的TOT產品中,有一只產品最為神秘——黃金組合1期2號。截至6月10日,黃金組合1期2號為0.4180元。
記者了解到,這只產品很可能是平安信托經過原產品改造而來,自產自銷的一款產品。
黃金組合1期2號
或是平安信托自產自銷
據平安信托客服查詢數據顯示,黃金組合1期2號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首發時產品的凈值是1元,到2008年年底,凈值一度跌至0.3363元,2009年底為0.4464元,2010年底為0.4290元。截至2011年6月10日,累計凈值低至0.4180元。
“一般私募產品的凈值若低于7毛錢,則已經達到清倉線,預警線在8毛5上下的也有。”淡水泉產品風控部負責人劉忠海向記者表示,“凈值低至4毛錢,這種情況很少見。”
平安信托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平安證券只是和黃金組合1期2號有合作關系。目前黃金組合系列產品的信托經理都是田穎秋,但投資顧問一欄空白。
“我認為1期2號的組合其實就是星石和淡水泉,還有朱雀的組合,從去年2月到現在的收益來看,如果是這三個產品的組合,收益率是吻合的,現在收益率也就是3%左右。因此投資顧問是由多家私募組成,所以投資顧問這欄顯示為平安信托。”壹私募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據平安信托客服向記者介紹說,黃金組合1期2號產品的主要投資方向為,一級市場、貨幣市場基金、銀行和交易所債務市場、一級市場申購、受托管的信托產品、銀行存款等。
“這個很有可能是由平安信托之前的產品改造過來的。”一位分析私募產品多年的研究者向記者解釋,之前平安信托曾有一款產品叫“瑞智1期”,黃金組合1期2號很可能是由這個產品改造過來的。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瑞智1期在今年初的單位凈值為40.23元,與黃金優選1期2號非常接近。
另外,瑞智1期與黃金組合1期2號的成立日期是同一天,均為2007年12月28日。
羅偉廣4只產品“很受傷”
壹私募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92只在售的TOT產品中,82只來自平安信托。這92只產品中,33只凈值低于0.9元,7只凈值低于0.8元。
凈值最低的TOT產品,除了上述的黃金組合1期2號以外,還有黃金優選2期7-10號、黃金優選5期6號等。
凈值倒數后八位榜單中,黃金優選2期7-10號產品占了四個位置。
截至2011年6月10日,黃金優選2期10號的累計凈值為0.7002元,絕對收益率為-29.98%,9號產品凈值0.7054元,8號產品凈值0.7366元,7號產品0.7271元。
黃金優選2期7-10號均為非結構化產品,分別成立于2010年9月、11月,基金經理是新價值的羅偉廣。
據業內人士稱,羅偉廣可能是高點進去的,目前市場環境又這么惡劣,業績不好也是正常的。
產品凈值在0.8元以下的還有尚雅等知名陽光私募。
截至2011年6月10日,黃金優選5期6號的累計凈值為0.8001元。該TOT產品成立于2010年12月28日,基金經理是尚雅的石波。
“我們主要看準的是新能源、低碳的企業,這些企業可能規模小一點,供求關系的影響也明顯一些。”尚雅的總經理石波告訴記者,“中小企業受大盤震蕩的影響大一些,造成業績出現波動。”
“我們看的都是新興企業3-5年的長期回報。”石波說,“這輪中小板創業板深幅回調之后,已經出現了一些很好的投資機會。”目前尚雅加大了調研的力度,主要搜尋一些長期持續高增長的新興企業。
最后石波表示,目前短期凈值影響并不大,投資者相對而言也比較理性,公司會堅持長線原則,對整體策略不作過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