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中國企業在海外面臨的貿易摩擦在2015年悄然變化。根據商務部的統計,上半年,中國遭遇貿易摩擦案37起,同比下降30%;貿易摩擦涉案金額35億美元,同比下降34%。有關專家指出,中國進入國際貿易市場逾20年來,逐步適應規矩,勝訴率逐漸提高。再者,中國出口到歐美的產品不再僅是廉價產品,而是正在轉向質量優、附加值高的產品,企業更有底氣。
案件下降三成引關注
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已經連續14年成為全球反傾銷調查、連續9年成為全球反補貼調查的首要目標國。僅2014年,中國企業就受到了97項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然而,這一現象在2015年上半年有了明顯不同。三成的案件量下降引發了業界的“表揚”言論。有專家甚至將此看成是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點。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稱:“這是我國對外貿易領域值得關注的一個數字,但是否是‘轉折點’還需再看看全年的情況。”他認為,作為國際市場的后來者,我們對WTO等規則的逐漸熟悉和我們企業本身的轉型升級,都是現在得到這一大幅下降的數字的原因。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上半年貿易摩擦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總體出現下降,一方面在于印度、歐亞經濟委員會等正集中調查處理去年對我國發起的大量案件,上半年的立案減少;另一方面則在于中國政府的交涉力度加大,商協會和企業積極應訴的維權意識和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國外對華發起貿易救濟調查的勢頭。
“一升一降”緣于產業升級
雖然總體的數量下降了,但是其中摩擦國家的“結構”變化卻引人關注。相對以往摩擦多發生在和歐美國家的貿易中,如今出現了和部分發展中經濟體摩擦加劇的現象。專家指出,這種現象與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密不可分,一方面我們應該堅持自主創新、嚴以自律,追求附加值高的產品,深入融入國際產業鏈,更好地利用規則維護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則尋求與發展中國家優勢互補的領域,拓展彼此利益合作的空間。
從摩擦多發的領域上看,除了國內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五金、化工、輕工等出口增長過快被設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遭遇設限也呈增長態勢。
“這是中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這個‘降’當然是我們的高端領域產品生產上去了,低端減少了,出口到歐美的產品不再僅僅是廉價產品,底氣也更足了。但同時我們進入到發達國家的優勢領域里,面臨著直接和他們的產業‘搶飯碗’的壓力,因此需要努力適應這種貿易環境。”白明說。
而對于這一“升”,他表示,與新興市場或者發展中國家本身存在的競爭關系是客觀事實,但我們可以跟這些國家在競爭中優勢互補、拓展合作空間,尋求可能的利益最大化方式。
僅僅是同處于發展中階段的印度、巴西,由于經濟結構相似,在國際貿易整體環境低迷的情況下激烈的競爭就帶來了不可避免的貿易摩擦。如印度在鋼鐵、玻璃和尼龍等行業上對中國企業較高的訴訟率,以及我國與巴西在鞋類、無框鏡、PVC涂料布和螺紋銅管等領域不斷的摩擦,都是這一“升”的具體體現。
掌握規則 增強談判主動性
雖然總量減少,但是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壓力”依舊不能小覷。就在本周,歐盟又通過了歐洲鋼鐵生產商協會在去年5月對中國大陸和臺灣進口的不銹鋼平板等產品提出的一項反傾銷訴求。
“實際上,歐美就反傾銷上訴WTO時,多數時候WTO是支持中國的,過去他們濫用貿易摩擦來實行自己的貿易保護主義,在我們更加熟練地應用WTO等國際貿易規則后就行不通了。歐美的‘任性’也無法持續下去。”白明認為,未來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始終要加強自律,堅持自主研發,加大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形成我們自己的技術標準,以此增強我們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主動性。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程寶庫教授則建議,對于對華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和采取最終措施排名靠前的國家和高頻行業,我們要給予重點防范和關注;同時規范中國企業的產品成本信息,并在成本核算等會計處理方面提前做出反傾銷導向,以確保在應對國外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