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點評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李揚
點評:
自2009年12月8日惠譽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A-”降為“BBB+”引爆希臘債務危機以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斷發酵,呈愈演愈烈之勢。兩年來,危機已從歐盟的外圍小國蔓延至西班牙、意大利等核心大國,并從單純的政府債務危機向銀行業危機乃至全面債務危機轉化。更嚴重的是,歐元乃至歐洲聯盟的存續,也因此面臨嚴峻的挑戰。
時至今日,人們已清楚地認識到,歐債危機固然反映出歐洲經濟和金融存在嚴重缺陷,其本質則是歐洲一體化的政治危機。根據IMF《全球經濟展望》數據,2010年,歐元區和歐盟的赤字率分別為6.0%和6.4%,債務率分別為85.8%和79.8%,兩大負債指標均好于同期美國(10.3%和94.4%)和日本(9.2%和220%)。從體制上分析,美國和日本所以未因其債務狀況不斷惡化而爆發難以收拾的債務危機,根本原因在于:兩國都是統一的主權國家,其國家財政乃至其整體經濟實力可為其債務提供穩定(雖然信用不斷下降)的擔保。歐洲則不同。由于沒有統一的政府,整體上較低的赤字率和債務率僅僅具有統計學的平均數意義。透過無信息含量的平均數,人們實際上看到的是其中一些國家負債經濟一再創出歷史記錄。而且,在政府和財政彼此獨立的架構下,區內的低債國并無義務、亦無機制、更無動力去救助那些重債國。這就是歐元區的“原罪”。這一“原罪”在歐元啟動時便已存在,隨著歐債危機的深化,愈發暴露無遺。
歐元區經濟的內在失衡以及核心國與外圍國發展步伐的不一致,是造成此次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歐元區各國經濟普遍以“高消費、高赤字、高負債”為基本特點,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長期存在,更進一步抑制了各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此外,危機發生前,歐元區核心國向外圍國源源不斷輸出產品和過剩資本,給這些國家帶來就業提高和經濟增長的虛假繁榮,助長外圍國過度負債且不識危機將至,對于此次危機的觸發和深化也難逃其咎。
歐元機制的內在缺陷構成此次歐債危機的金融層面原因。歐元區各國擁有同一個中央銀行,使用同一種貨幣,實施統一的貨幣政策,但卻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當成員國突破財政赤字和債務累積警戒線時,松散的“同盟”也無法形成有效的約束。這就使得整個歐洲面對危機手足無措且反應遲鈍,一再貽誤戰機。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之后,核心國與外圍國分歧不斷,遲遲未能就救助方案達成一致,導致希臘債務違約風險不斷累積,并迅速外溢到意大利甚至法國等歐元區大國,導致其主權債務風險上升,終至釀成大禍。歐債危機蔓延的過程,充分暴露出歐元機制的深刻矛盾,昭示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從目前情況看,如果不出現歐元和歐盟解體這種不堪設想的極端情況,解除歐債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進一步加強歐洲一體化。在2011年中,舉凡歐洲穩定機制的推進、歐洲穩定基金杠桿化籌資方案的提出、直接發行歐洲債券設想的議論,直至12月9日修約未成后歐元區17國及6個未加入歐元區的歐盟成員國立即就締結政府間條約達成一致,都清晰地顯示了進一步加快歐洲一體化是大勢所趨。
簡言之,短期來看,確保救助資金的及時到位,防止希臘及其他重債國債務違約,是遏制歐債危機進一步蔓延、防范債務危機與銀行危機并發的關鍵。長期而論,加速改革歐元及歐盟運作機制、強化財政紀律、建立統一的財政規則和對違規國家的自動制裁機制,是保證歐洲最終擺脫危機、達成長治久安的根本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