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在控制外債風險的前提下,外債管理改革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企業用好境外低成本資金,有利于資本在國際國內有序自由流動、高效配置,促進國際國內市場深度融合,增強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總體競爭力,形成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撐
按照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推進企業發行外債備案登記制管理改革的通知》(發改外資〔2015〕2044號,以下簡稱《通知》)。此舉將對我國企業跨境融資產生積極影響。尤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我國正由貿易大國向投資大國轉變、經濟增速換擋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促進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支持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有著非?,F實的意義。本刊記者就這一改革措施涉及的問題以及將產生的深遠影響采訪了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巡視員王東。
《中國投資》:請您簡要談談《通知》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王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1年期以上中長期外債一直實行逐筆審批,從嚴控制企業舉借國際商業貸款、境外發行債券。得益于對外債規模的有效控制,國家承受住了亞洲金融危機、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考驗,沒有出現債務危機和金融風險。據外匯局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1.68萬億美元。其中,1年期以上中長期外債余額5100億美元,占30%。根據國際標準衡量,我國外債總體風險可控,回旋余地較大。
當前,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貿易國,改革開放站在新的起點,正由貿易大國向投資大國轉變,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2015年境外投資總額有望首次超過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客觀上需要與時俱進、改革外債管理體制,促進跨境融資便利化,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
同時,在我國經濟增速換擋和產業轉型升級期,國際收支狀況正經歷結構性變化,資本賬戶由順差轉為逆差,外匯儲備出現下降,資本外流壓力相對較大。此時出臺《通知》推行外債管理改革,也有助于國內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有效促投資,穩增長,應對經濟下行和資本外流壓力。
中長期看,在控制外債風險的前提下,外債管理改革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企業用好境外低成本資金,有利于資本在國際國內有序自由流動,高效配置,促進國際國內市場深度融合,增強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總體競爭力,形成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撐。
《中國投資》:此次外債管理改革都有哪些特點和亮點?
王東:此次外債備案登記制改革,以“簡政放權”為核心,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大改革舉措。主要有以下特點:
在管理理念上,更加貼近市場。根據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取消長達30多年的企業發行外債行政審批,不再對外債個案進行審核,企業能否發行外債、發行多少完全交由市場自主決定,市場主體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同時,國際經驗教訓表明,歷次經濟、金融危機大多是由于外債償還出現問題引發而致,債安全對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至關重要,因此國家保留對借用外債規模的管理,宏觀調控外債規模和結構,防止出現過大的外債幣種、期限錯配,嚴守不出外債風險的底線。
在管理范圍上,體現全口徑。《通知》規范的范圍,包括1年期以上國際商業貸款、境外發債等多種外債形式。不僅包括外幣外債,也涵蓋本幣外債。同時,為防范外債風險,《通知》還將境內企業控制的境外企業和分支機構境外發債也納入規范管理范圍。
在管理措施上,全面再造流程。一是大幅簡化備案登記手續,明確“5+7”的辦理時限,即5個工作日決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后7個工作日內出具備案登記證明。從實際情況看,備案登記時間一般在兩周以內。二是為做好相關服務,我們正著手開發網上備案登記系統,方便企業辦理備案登記手續。三是繼續擴大外債規模切塊管理改革試點,在外債總規模范圍內,給予更多省份和大型企業外債管理自主權。
《中國投資》:從微觀層面來看,外債管理改革將給企業帶來哪些實際的好處?
王東:外債管理改革是資本項目開放邁出的實質性步伐,賦予企業跨境融資自主權,解決了企業境外融資的難點。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一是緩解企業融資難。以往由于境內企業直接赴境外發債的管理較嚴格,為利用境外低成本資金,境內企業往往在境外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利用SPV作為發債主體在境外發債,以規避境內限制。但是,這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時間和交易成本。此次改革后,境內企業不需要為發債再專門設立SPV,可直接赴境外發債,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和時間成本。
二是緩解企業融資貴。前些年,境外融資成本優勢非常明顯,較境內普遍低出2個百分點以上。近年來,隨著央行接連降準降息,境內利率不斷下行,境外融資優勢有所減低,但成本仍處于低位。以歐元融資為例,由于歐洲實行量化寬松政策,歐元融資利率處于歷史低位,再考慮人民幣兌歐元匯率因素,企業發行歐元外債可有效降低融資成本。
三是緩解企業融資慢。國際資本市場受全球政治、經濟等因素影響變化較快,融資的時間窗口往往稍縱即逝。過了窗口期,成本就會高出很多,經濟上不合理。為此,我們允許有條件的企業,按年度一次性備案登記外債規模,視國內外資本市場狀況和項目建設需要,分期分批完成融資,以便抓住時間窗口。
從目前市場的反饋來看,總體上也較為積極,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的效應初步顯現。截至目前,已辦理外債備案登記金額約合1410億元人民幣,支持一批核電、高技術、汽車制造、工程承包等領域的企業和重點金融機構赴境外融資。
《中國投資》:當前外債資金重點支持哪些行業和領域?
王東:外債管理改革根本目的是服務實體經濟,支持轉型升級。因此,外債資金的使用也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當前,鼓勵資信狀況好、償債能力強的企業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戰略發行外債,募集資金主要投向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等戰略項目以及拉動力強、社會經濟效益好的交通基礎設施、重大水利工程、新型城鎮化、戰略新興產業、信息科技、綠色環保、現代物流等領域重大項目。
《中國投資》:繼續推進外債管理改革還有哪些考慮和設想?
王東:目前,外債管理備案登記制改革剛實施一個多月。下一步,我們仍將沿著深化改革的方向前進不動搖,積極促進跨境融資便利化。我們也在跟蹤市場的反饋,關注哪些內容還可繼續完善。從了解的信息來看,主要還是集中在外債資金能否回流和結匯方面,大部分企業都希望能把外債資金拿回國內使用。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鼓勵外債資金回流境內,支持國家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
此外,我們還考慮進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措施: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全口徑外債的宏觀監測和管理,對惡意虛報外債規模的失信企業實行聯合懲戒,將其不良信用記錄納入國家信用信息平臺。二是及時匯總分析企業發行外債備案登記和信息報送情況,關注跨境資本流動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確保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等主要外債指標控制在安全線以內。三是加強對境外中資企業、境內國有企業特別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舉借外債的監管,避免決策和約束機制不到位使外債激增,威脅國家外債安全。四是做好主權與非主權外債、短期外債與中長期外債、人民幣外債與外幣外債等外債結構匹配的監管,進一步優化外債投向,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