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接受本報采訪
外匯儲備不能無償分配使用
央行獲取這些外匯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 當成財政資金花將影響資產負債表平衡
外匯管理與涉外經濟金融密切相關,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公眾的關注重點之一。國家外匯管理局重視與社會公眾的溝通交流,并積極采取各種方式,提高政 策和管理透明度,便利社會公眾認識和了解外匯管理。最近,就有人提出的“外匯儲備是否能無償使用”的問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接受了本報采訪。
外匯來源有三種渠道
問:我國外匯儲備資產是怎樣形成的?能否無償分配使用?
答:企業和個人通過商業銀行買入和賣出外匯,如果商業銀行將凈買入的外匯在銀行間市場上出售,由人民銀行購買后就形成了外匯儲備。在人民銀行買 入外匯的時候,已經向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從外匯來源的具體渠道看,主要包括三類:
從企業看,企業通過向國外客戶出售貨物、提供服務或接受外商投資,獲得對方支付的外匯,向商業銀行結匯成人民幣以后在國內使用。結匯過程中,企 業將外匯賣給商業銀行,同時按匯率獲得了相應的人民幣資金,其外匯資產轉變成人民幣資產。從個人看,居民個人將持有的外匯賣給商業銀行后,也獲得銀行支付 的等值的人民幣。從商業銀行看,商業銀行從企業和個人購匯后,出于外匯資產負債配置需要,將大部分外匯在各營業窗口又賣給了企業和個人,并將買賣軋差后的 多余外匯賣給人民銀行,人民銀行支付相應的人民幣獲得外匯,形成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體來看,外匯儲備形成中,企業、個人和銀行不是把外匯無償交給國家,而 是賣給了國家,并獲得了等值人民幣。這與稅收和財政收入明顯不同。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價和自愿的原則,銀行、企業和居民的經濟利益在外匯和人民幣兌換時得以實現,人民銀行獲取這些外匯是支付了相 應的人民幣,因此是有成本的,不能無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