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來源:和訊外匯
今年1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小幅升值,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所收斂。但依然有投資者在人民幣匯率下行方向押注不少,甚至看空人民幣。
不過,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看來,無論政府還是市場,都難以提前知道均衡匯率水平在哪里。
日前,在由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五道口金融沙龍上,管濤稱,對均衡匯率的測算理論上是可能的,當經濟對內對外同時達到均衡狀態,匯率均衡水平存在某個理論值,但是現實中肯定不能給出一個具體的、精確的值。
均衡水平決定市場匯率
管濤認為,匯率市場化要遵循基本的市場經濟規律,其中重要規律之一便是價值規律,即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對于匯率,則均衡匯率決定市場匯率,市場匯率不可能偏離均衡匯率太遠。從這個角度,沒有只漲不跌也沒有只跌不漲的匯率。
管濤強調,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均衡匯率可能誰都難以進行預測,無論政府還是市場都沒有這個信息優勢提前知道均衡匯率在哪里。
“1994年匯率并軌經驗表明,市場不知道均衡匯率在哪里。”管濤引用實例闡述這一觀點。1994年起,中國將外匯公開牌價與調劑價格并軌,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管理制度。并軌時的匯率為8.7,其時市場普遍認為這一匯率水平難以穩住,預測匯率將跌至9甚至10以上。但事實是,當年人民幣匯率不但未貶,反而升值,從8.7升到8.49,外匯儲備也未減少,反而翻了一倍。1994年的匯率并軌經驗表明,市場不知道均衡匯率在哪里。
2005年“7.21匯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次性升值2.1%。
“為什么是2.1%,據說有關部門測算,只要調整2.1%,中國的貿易順差就會減少,貿易就會均衡,我們就沒有那么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管濤指出,實際上,“7.21匯改”以來,截至到2014年6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積升值34%。“7.21匯改經驗”說明,政府也不知道均衡匯率水平在哪里。
在他看來,均衡水平決定市場匯率,但市場匯率也不會自動穩定在均衡水平,必然圍繞均衡匯率上下波動。它的規律是,當普遍看多時,市場便會選擇將其逆轉。
計量方法沒有統一標準
前些年,對于如何解釋匯率均衡水平,購買力平價理論較受關注。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2014年美元兌人民幣購買力平價3.517為例,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最高升至6.04,照此,市場認為人民幣長期升值不可避免。這是2014年以前的市場主流觀點,但很快這一預測被事實推翻。
現在大家轉向資產組合理論,由此認為,“人民幣不貶值都可以把美國都買下來了。”在管濤看來,當看空時,大家普遍選擇性地相信壞消息。他認為,預測人民幣匯率水平其實很難,特別是人民幣匯率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市場交易,所以它既沒有主力位,也沒有支撐位。“很多人去年下半年預測說人民幣在6.8到6.84就是底,結果輕松就破了。這個沒有用,因為(這個值)不是市場交易出來的。”
管濤認為,人民幣匯率是一個博弈問題。政府在試探市場的底,而市場也在試探政府的底。過去20年有管理的浮動,中國的主要經驗是應對資本流入,匯率升值的壓力。這一經驗不能簡單套用在現在應對資本流出,匯率貶值壓力的情境中。這種情形下,預測人民幣匯率均衡水平很難。
他認為,均衡匯率的測算在理論上是可能的,當經濟對內對外同時達到均衡狀態,匯率均衡水平存在某個理論值,但是在計量方法上沒有統一標準。
管濤表示,對于中國而言,在資產多元配置受鼓勵,以及跨境資本流動受管制的背景下,資產組合理論可能對解釋匯率變化有作用,但肯定不能預測出一個具體、精確的所謂均衡水平值。如果那么好算的話,政府知道要調到這一個值市場就穩住了,那就直接往這個值調。如果市場都知道往這個值調,誰還會等到那個水平才去買。所以這個預測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