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跟隨國人周游世界 不斷地走向國際化
時間: 2010-07-21 10:03:14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網友評論 條
- 隨著內地與港澳的聯系日益緊密,人民幣在港澳的流通和使用實際上已形成一定規模,并且越來越便利。
人民幣在境外的流通規模日益增加,這與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海外旅游、商務、消費密不可分。無論是人民幣現金消費,還是銀聯卡刷卡購物,人民幣正在跟隨國人周游世界,不斷地走向國際化。
中國游客:人民幣的流動載體
隨著內地與港澳的聯系日益緊密,人民幣在港澳的流通和使用實際上已形成一定規模,并且越來越便利。這是內地居民的親身體會。“在香港,很多店都可以收人民幣,但就是匯率不劃算。不過,香港街頭有很多(人民幣)換港幣的地方,非常方便。”在深圳工作的陳小姐說道。去香港購物對內地游客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廣東、深圳一帶的內地居民,隨時都可以到香港“血拼(Shopping)”。
2004年,內地與香港、澳門簽署了“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內地幾十個城市開通了“自由行”。
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香港)簽署協議,授權中銀香港向臺灣地區提供人民幣現鈔清算服務。
不僅如此,通過游客的流動,人民幣在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亞洲國家也實現了一定的流通,而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經貿關系的加深,人民幣甚至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成為計價貨幣,出現人民幣計價的商品和旅游產品。
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李若谷在其《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一書中就稱,由邊境貿易和旅游消費帶動的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流通可以看作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最初階段,隨著經貿合作的發展,人民幣將成為中國與亞洲國家貿易中的計價貨幣和交易媒介。
李若谷建議,第一,我國可通過在自愿與方便的基礎上,鼓勵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及旅游消費的人民幣結算;第二,較大幅度地增加對周邊地區人民幣的投資和援助;第三,進一步放開對人民幣現鈔出入境的限制,為周邊地區的國家政府和居民使用人民幣提供各種便利,以使人民幣在周邊地區成為政府和人民樂于接受和使用的貨幣。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