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Ray Stone
由于經濟狀況僅出現為數不多且零散的“綠芽”(Green Shoots),現在就討論美聯儲的“退出戰略”(Exit Strategy)似乎還為時尚早。
但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銀行準備金和貨幣基數的巨額擴張已使許多觀察人士對更長期通脹前景感到緊張。一些人公開表示擔心信貸危機爆發以來采取的信貸擴張政策,這些政策導致貨幣基數呈爆炸性上升,而且不會足夠迅速有力地消退以避免通脹。
美聯儲的技巧將是平衡逆轉過程過早發生(猶如1937年)或過晚發生(如20世紀70年代)的風險。
推測起來,美聯儲在最終退出戰略方面的指導措施能夠確保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勝任在合適的時間執行退出戰略的重任,從而抑制上升的通脹預期。當我們思考逆轉政策的框架時,主要是利率政策和信貸政策。
第一,利率政策。旨在實現最大化可持續增長(就業)和保持價格穩定的雙重使命。
利率政策度量的是名義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由于現行聯邦基金利率目標設定在0~0.25%區間,實際利率政策現在拘泥于所謂的“零利率底限”(Zero-Bound Constraint)。
利率政策的退出戰略,意味著美聯儲最終決定開始正常化基金利率,也就是在目前的基礎上提高利率。這一決定存在時間問題、單獨收緊增量規模的戰略決定和更廣泛的目標,如聯邦基金利率最終應提高至什么程度。
第二,信貸政策。信貸政策專注于金融市場機能,這些政策旨在從根本上恢復受信貸動蕩破壞或削弱的信貸流動。美聯儲執行《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第13章第3條,向處于“異常和緊急”情況的多家非銀行類機構提供信貸。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成為執行信貸政策的工具。在雷曼破產之前,信貸政策只是通過簡單的調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構成,減少美聯儲系統公開市場賬戶持有的國債數量以及向銀行、一級交易商與其他機構發放貸款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