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內用”與人民幣美元
時間: 2009-04-20 10:21:20 來源: 上海證券報
網友評論 條
- 美國大量發行貨幣,直接威脅到國家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已徐徐拉開序幕,所以要討論外匯儲備管理的國家戰略問題。
一籃子人民幣美元 六渠道可配置資產
跳出“一攬子外匯”的局限,把持有美元和美元資產視為交易性的“人民幣美元”,美元資產的性質就變成了配置資產的交易工具。這時,我們執行“外儲內用”的國家戰略,當前的工作重點就應該是重新配置境外資產。在“化虛為實,外儲內用”的原則下,境外儲備資產的調整應超配以下六個方面的資產。
首先,為了讓中國的“世界工廠”在技術上升級,應配置美歐高科技公司的股權。這雖然是一個難度很高的交易,但并非不可操作,聯想收購IBM私人電腦業務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建議設立一個國家級的高科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以參股或貸款的方式資助相關國內企業進行境外收購,改變目前的中國投資公司模式。
其次,為了突破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源瓶頸,重點收購境外礦產資源。中國鋁業增持力拓集團的股權,中國和巴西,俄羅斯等國的貨幣互換交易,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收購的方式應更加多樣化,除了已經完成的交易方式之外,還可以通過銀行的專項授信等方法,委托國家進出口銀行對相關境內企業提供貸款。
第三,為了改善中國人多地少的土地儲備狀況,應在境外建立農墾基地,并鼓勵民間機構和個人在海外收購農場。事實上,在澳洲等國已經自發地出現了一些“中國村”,如果能夠有法律和資金的支持,相信這也是一條儲備土地資產的良好渠道。旅游治國馬爾代夫考慮到未來幾十年海面升高的危險,已開始策劃舉國遷徙的國家戰略,我們雖然沒有馬爾代夫的“水淹滅國之憂”,但是讓農民出國耕種也是解決人口壓力和糧食危機的戰略選擇之一。
第四,面對人民幣已經開始在周邊國家流通的現實,應該考慮參股這些國家的金融機構,為將來的區域金融一體化做好準備。這些國家的金融資產沒有多少“泡沫”,其經濟發展對中國的依賴性較強,參股甚至控股周邊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機構是一個重要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舉措。在當年拉美金融危機時期,美國就是這樣控制拉美國家金融機構的。
第五,積極持有香港的紅籌國企股票,這是非常穩健的股票投資策略。這些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股價嚴重低估,而對這些公司的內在投資價值和未來成長潛力,我們非常熟悉。從超額外匯儲備管理的角度看,無論是根據收益性還是成長性的原則,這都是不可多得的天賜良機,是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特殊投資機會。
第六,積極參股境外一些擬進入中國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用A股市場的高估值優勢吸引境外優質企業在A股上市。引進外部資源,做大做強A股市場,會大大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經濟地位,并給中國投資人帶來參股國際一流企業的投資機會。中國股市的對外開放,不僅要通過QFII引進投資,還要開放境外公司落戶A股來引進優質上市企業,這是一個雙向開放的資本市場發展戰略,也是“外儲內用”的國家戰略舉措之一。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