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文章摘錄如下:
世界金融危機發展至今,最大的問題已不是個別機構、市場會出事,這些已在去年發生多次。目前威脅更大的是貨幣危機,與之緊密相關的是國債及主權信用危機。世界銀行主席佐力克最近便說,一個潛在的災難就是某個主要貨幣發生危機。這確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或并發三重危機
現時歐美各國均競相出臺大規模刺激經濟方案,并將要由大發國債及大印鈔票來集資,令人擔心最終在債負日重下,會導致主權違約及國債大貶值,隨之而來的將是貨幣大貶值,引致國債、主權信用及貨幣等三重危機互動并發。這早已在一些小國出現,冰島就是其一,東歐及部分歐洲國家亦正面臨相同的困境。
然而大國也同樣深受壓力。據報穆迪日前曾表示,已把最好的AAA級國家分成三類,以便分別主權評級的風險:最有力抵抗危機的有德、法等國,次之為英美,最易被降評級的為愛爾蘭及西班牙等。愛、西之危已有目共睹,更令人注目者是英、美,評級受到考驗的原因是其經濟模式正備受沖擊,且擁有大額的或然負債。
有評論指,即使美國亦將見到更多的投資者避之則吉。另一個警號來自Foreign Policy網站,其中有評論指英國已成為五大高危破產國之首,余為烏克蘭、希臘、拉脫維亞及尼加拉瓜等。當然,大國若出事其影響自非同小可。
即使未出事故,各國大發國債的影響亦漸浮現。一是金價重拾結構性升勢,反映人們開始對貨幣失去信心。二是擠出效應,亞洲發展銀行及歐洲央行的官員均表示,擔心大量發行國債會引致企業債券受壓,融資成本上升,并觸發更多資金由亞洲等新興市場流走。亞銀已計劃與東盟及中日韓等協商,成立信用擔保機制來推動區內本幣債務市場發展,以便減低擠出效應的沖擊。
對美國信心大減
世界現時有三大流動貨幣:美元、歐元及日圓,一直以來美元的前景廣受關注,特別是半年來當局不計后果地投入資金以挽救經濟的態度,更令人焦慮,如財政赤字今年將破萬億美元,集資額可達二萬億,加上美聯儲等的承諾資金可達九萬億,且還會上升。關鍵是國際資金會否投向美國供其救亡所用。
美國近年經常賬赤字逾7000億,每月平均須引資約600億,今后需求還會上升。最新統計顯示去年12月資金流入達740億,高于11月的613億。
但更值得注意者是長期證券(LTS)的投資趨勢,這才是外界對投資美國的信心反映,其余的只是短期性游資,易來易去殊不可靠。去年二、三季的外國凈購入美國LTS量分別為2656億、66億,可見資金流入在第三季大減,到第四季更變成凈流出743億。顯然,在危機影響下海外投資者信心已大減,正從美國LTS抽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