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副部長廖曉淇在政協小組討論間隙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貿易順差不是中國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原因。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近日提出,貿易順差過大是通脹的源頭,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央行必須購回美元,從而被迫投放基礎貨幣。較多的貨幣推高了通貨膨脹,進而物價上漲。
廖曉淇認為,在中國,貿易順差是外匯儲備增加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2010年,中國實現貿易順差1831億美元,而同期外匯儲備增加4481億美元,“即使貿易順差全部轉變成外匯儲備,占比也不過40%左右。”
他進一步指出,貿易順差并不一定導致外匯儲備增加。以德國為例,多年來一直是全球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2005年至2008年間,德國貿易順差超過1萬億美元,但是外匯儲備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德國海外投資較多。
“應該引入外匯資產的概念。”廖曉淇認為,除了外匯儲備,一個國家的外匯資產還應包括黃金儲備、戰略物資儲備、企業及居民的海外投資和外匯存款等。“中國的外匯資產主要是外匯儲備,而美國、德國的外匯資產中,外匯儲備的占比不足10%。”
他建議,中國的外匯資產應該多元化,將外匯儲備購買戰略物資、企業“走出去”,藏匯于民,“外匯儲備就少了,國內貨幣也就少了。”
對易綱開出的“擴進口、減順差”的藥方,廖曉淇表示贊同。他認為,擴大進口除了可以考慮適當降低關稅水平,還應該加強對進口的財政支持,比如給進口企業提供貸款及貸款貼息等,同時,提高進口便利化水平。
另外,充分利用廣交會等進出口展會的平臺,“對我們順差較大的國家,可以免費或者優惠提供一些展地,展示其出口商品。”廖曉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