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保理業務中,經常聽到應收、預收、應付、預付賬款等詞語,其實它們都是會計科目名詞,看似名稱相似卻因一字不同,差之千里的比比皆是。尤其每天與會計科目打交道的財務人更是需要辨認清楚,了解這些看似相同,實則不同的會計科目該如何運用。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以及預付賬款的區分方法。
對于應收賬款、應收賬款、應付賬款以及預付賬款這四個會計科目,首先我們學會判斷“收”、“付”的應用。收款可以理解為收回款項,款項自然是銷售方從購買方處收取;而付款則正好相反,是購買方向出售方付出的形式。具體該用“收”還是“付”,主要是通過判斷自身與交易對象的關系決定,如果自身作為銷售方,進行的是與購買方的交易,則為“收”;如果自身作為購買方,進行與銷售方的交易,則為“付”。想要正確區分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以及預付賬款四項的僅僅能夠判斷“收”、“付”是不夠的,還需要判斷“應”、“預”。可以判斷出何時使用“收”、“付”后,我們繼續判斷“應”和“預”應收賬款: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因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等業務,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款項。應付賬款:用來核算企業因購買材料、商品和接受勞務供應等經營活動應支付款項的會計科目。預付賬款:企業按照購貨合同的規定,預先以貨幣資金或貨幣等價物支付供應單位的款項。簡單來說,應收賬款就是企業應該收回的款項,應付賬款就是企業應該付出的款項;而預收則是預先收取的款項,預付是預先付出的款項,例如定金。想要判斷會計科目是用“應”還是“預”,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看交易的貨物或服務是否已經到達購買方處。無論是自家企業還是合作企業,只要是購買方已經得到交易貨物或服務,則使用“應”;購買方未得到交易貨物或服務,則用“預”。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用更通俗的方法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四項科目該如何應用。
1.應收賬款:我方為銷售方,貨物已交付購貨方,但款項未收回。
2.預收賬款:我方為銷售方,貨物未交付購貨方,但款項已收回。
3.應付賬款:我方為購買方,貨物已交付,但款項未支付。
4.預付賬款:我方為購買方,貨物未交付,但款項已支付。
保理業務在與會記接觸中,概念雖多,但判斷科目使用方法皆是有跡可循的,只要運用好方法,掌握規律分辨其不同并不是難事。